罗斯福新政。美国总统F.D罗斯福(1882-1945)在1933年就职,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萧条,采取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这些政策被称为“新政”,名称来源于罗斯福在1932年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的演讲,他当时承诺要“为美国人民实施新政”。
从1929年到1933年,美国经历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在这段时间里,工业生产下降到20世纪初的水平,13万多家企业倒闭,超过1200万工人失业。农业危机也进一步加深,农产品价格下跌了三分之二,大量农产品积压,农业货币收入减少了三分之五;进出口贸易额下降了约五分之二,由于价格大幅下降,进出口总值下降了百分之七十;信贷危机迅速发展,破产银行超过一万家,占全国银行的一半。
罗斯福上任后,立即推行新政,旨在缓解经济危机及其严重后果。新政分为两个阶段:前期(1933-1935年)和后期(1935-1939年)。在前期,美国国会第73届特别会议在100天内通过了一系列反危机法律,包括新政的两个核心法律——国家工业复兴法案和农业调整法案。然而,到了后期,由于最高法院宣布上述两大法律违宪,新政转入变通法和其他新法的实施。
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和货币政策、调节劳资关系的政策、农业政策、城市政策和其他政策。金融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防止金融和信用体系崩溃,稳定美国的货币体系。这方面的基本政策包括清算银行、存款保险、控制证券发行、向金融部门发放贷款、货币贬值、黄金国有化和购买白银等。调节劳资关系的政策旨在缓解劳资冲突,承认工人阶级的一些基本权利。农业政策的目的是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斗争。城市政策和其他政策主要涉及住房贷款、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以及建立公共工程。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通过国家干预,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挽救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巩固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新政对缓解当时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并没有也不可能造成经济的复兴和高涨。新政期间,美国垄断组织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罗斯福新政不仅缓解了当时的危机,而且对美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它开创了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延长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寿命。此外,新政的一些附带措施对今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保护环境和资源,以及促进美国思想的活跃和学术文学艺术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