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人口过度增长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admin

人口增长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自然资源过度掠夺的结果。建国50年时间,我国人口净增七亿多,80%的人口是农民,70%以上的农村处在山区丘陵。在贫穷落后的条件下,生存需要压倒了一切。我们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全球22%的人口,创造了奇迹,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坡地垦殖过度。在上游地区,90%以上是山区高原、丘陵坡地、沟槽河谷。为满足人口生存和增长的需要,千军万马向山坡林地要粮。四川省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500~700人,人均仅八分耕地,长期的粮林争地、粮草争地,许多地方“上种到山尖,下种到河边”,满眼都是“癞头山”、“挂牌坡”。川、滇、渝三省、市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2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30%。重庆不同土地入江泥沙量中,从坡耕地进入长江的泥沙量占78.29%。坡地垦殖成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第一位原因。

森林砍伐过度。我国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排在世界的第111、119和160位。长江上游50年代还有30%以上的覆盖率,到了80年代,降到10%;同时,水土流失量增加了一倍。80年代以来,大搞植树造林,启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和十大防护林体系,森林覆盖率大幅回升。但是,新造林的生态功能恢复慢、质量差,总体上是资源增长、质量下降,一方治理、多方破坏,局部改善、总体下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并未改变。

开山挖土加剧。在中、上游地区加快铁路、公路、矿山、工厂、水电等建设,一些施工单位把大量废土、弃渣就近推入河中,造成河道变窄、泥沙俱下。大规模的挖山填土,破坏植被和地貌,加剧水土流失。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最大的效益是防洪。可是,百万移民的大规模后移安置,移民对库区两岸的陡坡开垦以及城镇迁建,产生新的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