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的早期民间音乐,以叙事歌曲为主,多采用五声音阶,展现出自由不拘的节奏和不规则的结构。这些歌曲与西欧音乐的联系较少,更倾向于与土耳其等东方音乐产生共鸣,体现了独特的东方音乐风格。17至18世纪,随着西欧音乐的影响加深,匈牙利民歌经历了显著的转变,古老的五音阶被多里亚调式、密克索吕底亚调式和近代大调式所替代,节奏也从自由形式变为规则化的切分节奏,歌曲结构也变得更加对称,尽管依然保持单声部。
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民间音乐也逐渐发展起来。18世纪后期,一种名为韦尔本科什舞曲的音乐形式应运而生,它通常由吉卜赛人演奏,深受西欧音乐传统技法影响,同时也融合了吉卜赛音乐元素。这种舞曲由慢板和快板两部分构成,形成鲜明的性格对比。进入19世纪初,韦尔本科什舞曲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恰尔达什舞曲。恰尔达什舞曲保留了韦尔本科什的基本结构,但快板部分得到了显著扩展。其第1部分拉舒,节奏缓慢,充满忧郁情绪;第2部分弗里斯,则快速热烈,情绪激昂。恰尔达什舞曲所用的音阶,被称作"吉卜赛音阶",其特色在于小调式的第4级和第7级升高,形成两个增二度音程,使得音乐充满了独特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