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词组
这类原因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影响最大,且基础较好的同学也会受到一些生词影响。本质上其实是单词、词组背诵问题。
解决方法:所以通过背诵听力分类词汇,结合自己练习时整理的词汇,能够得到解决。此处背诵单词千万不能忽略读音,听到发音能立刻反应出意思,才算是掌握。另外,熟词僻义也需要摘录积累。
发音习惯
发音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种。
第一:自身发音不准确。张家辉说普通话自称“渣渣辉”的梗最近逗笑了很多同学,而事实上由于方言等影响,不分“s”和“th”,“v”和“w”等发音问题也非常普遍。
第二:连读、失爆等语音现象,对于语音现象不够熟悉。
解决方法:针对这两种问题,我们需要大量训练来解决。首先每位同学有弱点的语音并不一样,在精听时整理自己听不出来的语音现象,找到最弱的几个,反复大量练习。特定的一句话手机录下,每天听和读几十遍,并放在笔记本中,有空就看一看读一读。
句型语法
这类问题是很多中等水平(20分左右)的同学常常问的,为什么我单词都认识,多听几遍能够听懂,看原文也能看懂意思,但却不能第一遍听懂呢?
例如听力中出现“take other factors into account”,有些同学其实学过是Take...into
account是“把...考虑进去”的意思,但当它插入一个长句并且只听一遍时,却很难反应过来。有这些不熟语法,包括有从句的长句,听了前面忘了后面,其实归根结底是对于句型或者语法不够熟悉。
解决方法:这其实是同学们已掌握的知识存在问题,确实已经掌握但却熟练度不够。遇到这类问题大家先放慢音频速度,如果放慢后能够听懂,那就是熟练度不够。在精听后,一方面将不熟句型(强调句、从句、双重否定句等)录下来大声反复读,甚至背诵,另一方面将长句或段落摘录,反复听。
预判能力
有一类学生总是让人羡慕,他们总是说自己其实并没有全部听懂,但是文章意思却都能明白。
这是因为他们有一种预判能力——根据语境和部分内容进行推断,预测接下来的内容。这方面有问题的同学更多是只去独立理解句子,而对于听力的行文逻辑不够熟悉。
解决方法:做完题目之后总结文章结构,到底是先提出problem,再给出几个solutions;还是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发展历史......这样在做题时,能够有个心理预期,这篇很可能是按照什么顺序和逻辑来展开,理解自然会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