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泾浜英语中,一些英语单词以非传统方式被频繁使用,形成其独特用法。中文洋泾浜英语大约仅包含700个单词,每个词常需承担原先多个英文单词的功能。例如,"belong"一词极为常见,可以替代"属于"、"好"、"多少钱"等意义,如 "You belong ploper?"(你好吗?)、"How muchee belong?"(多少钱?)。
洋泾浜英语中,连系动词to be及其形式被普遍用"belong"替代,如"I am"、"you are"、"he is"均可简化为"I belong"、"you belongest"、"he belongs"。表达"对不起"则说"My belong, sorry","他现在在中国"则改述为"He belong China-side now"。
洋泾浜英语中似乎未有"give"一词,表示"给"时常用"pay",如接待客人的仆人上茶时应说"Pay the missy tea"。"piecee"(piece)广泛使用,如说"two piecee book"而不是"two books"。空间和时间用"side"和"time"表示,"top-side"表示"above"(上边),"nother time"表示"again"(再一次)。
洋泾浜英语缺乏独立语法体系,无法依规则、句型和词法复制和扩充。尽管被称为英语,但它受汉语影响更甚,倾向于遵循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词序,而非英语基本语法。因此,它与通常提到的Chinlish(中国式英语)有显著区别。Chinlish虽然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但遵循英语语法规则,而洋泾浜英语既不符合英语惯用法,也不遵循一般英语语法。例如,"这不关我的事"的正确表达为"It s not my affair." 或 "It’s none of my business.",而洋泾浜英语中则可能说成"No belong my pidgin."。
在人称代词使用上,洋泾浜英语中"my"与"I"、"we"、"mine"、"ours"等同义,"我不能"即为"My no can","我们什么也不要"则为"my no wants"。这体现了洋泾浜英语语法的独特性和对汉语表达习惯的依赖。
扩展资料
洋泾浜,原是上海的一条河浜,位于从前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之间,后来被填成一条马路,即今天的延安东路。所谓“洋泾浜英语”,是指那些没有受过正规英语教育的上海人说的蹩脚英语。它的特点一是不讲语法,二是按中国话“字对字”地转成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