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色彩编码系统如下:
学院色彩编码系统Academy Color Encoding System(ACES)将成为未来电影电视行业对于色彩管理的一个工业标准。作为初代开放的ACES1.0经过了超过十年的调研测试,而近几年ACES在NAB上也获得了持续关注,然而不乏有从业者对ACES依旧感到陌生。
本文第一部分基于ACES笔记的整理,简单说一说ACES的原理和具体流程。第二部分聊点儿ACES的行业动态。
1、背景
摄影机接收信号是线性的,比如拍摄一盏灯亮度是墙面亮度两倍,那么显然数值(code values)就是两倍。然而人眼在视觉上并没有两倍的亮度体验,取而代之的是人眼会自然形成伽马曲线(Gamma curve),改变我们对光的感知方式。
同理,ARRI的LogC,Canon的CLog,RED的RedLogFilm,都是试图重建这个伽马曲线。这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不同摄影机的传感器,比如使RED拍摄的更像RED,Arri拍摄的更像Arri,因而成为各制造商的特色。
不同软件设置保持一致
其逻辑是匹配ACES Version(ACES版本号)和ACES Grading Space(ACES调色空间)。比如在Resolve中设置了ACES版本号和调色空间,那么在ExD,Live Grade或者其他应用中选择保持一致即可。
Input LUT/Output LUT工作流程
ACES的目标是试图在不同摄影机之间提供一个简单的调色流程以保持调色工作的一致性。因此我们可以在一个色彩空间下对来自不同摄影机的拍摄素材进行调色。为了实现这个目的,ACES做了以下工作:
收集每一款摄影机背后特殊的伽马曲线计算
当你将软件设置为ACES模式,那么首先它会移除伽马曲线,回归于线性光(即相机而非人眼看到的世界)。
当每一款摄影机都是线性的,再转换到一个新的色彩空间,即调色空间(“grading space”)。在ACES里主要有两个调色空间:ACES CCT和ACES CC。
然后在这个调色空间下进行校色和调色。
最终输出到显示屏(监视器)再一次转换为监视空间(monitoring space)。比如Rec709,P3或者Rec2020。
2、目前ACES经历了四个版本:v1.0,v1.0.1,v1.1,v1.2(2020.04.01发布)
ACES1.1:比如对ARRI IDTs的bug-fix,提高了LogC的线性化;以及实验HDR ODTs被新HDR ODTs取代(只是一点改进,没有实质改变)对于任何输出系统的重大改变将会在未来v2.0体现。
ACES团队的Scott Dyer对版本问题的解答:
#文章更新#UPDATES#
2020.04.01发布ACES1.2
ACES成为各大制作流程色彩管理的一道工序,比如Netflix在18年发布的色彩工作原理如下:
NAM:Non-Graded Archival Master
GAM:Graded Archival Master
经ACES团队优化后:
另外根据ACES于18,19年的活动视频整理了笔记;ACES Panels(待翻译)。
个人认为18年的International Cinematography Summit ACES Panel值得观看。19年的视频为NAB Open Source panel(主要是updates)且如上文所提,目标的1.2版本并未发布,所以具体还是等2020.04.06的N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