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华斌 2010.3.9. 对精品课程,一直以来停留在完成任务、闭门造车的状态、做并抵触着,心里暗藏精品无用论,精品形式化和精品弄虚作假之表面工程的思想,所以至今都还只是一个为了完成所谓的任务而不算是有任何成果的院级精品课程。或许这就是现状,使花半个月做的已有两年的精品课程处于有它不多、无它不少的尴尬境况。这是对母语“精品”二字的亵渎。所以,像有我这样落后思想的人,应该学习,改造。通过学习,成绩是可喜的。专家就是专家,至少大部分说服了我这个在教学一线品尝甘苦之老九。让我有了下面的认识:一、 精品课程是课程建设的目标和理想,是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专业综合实力的反映,同时也是一种资源共享方式,一种服务行为。它与教学改革,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互为因果关系。而不只是形式。这就是精品课程。 你是名师?你是优秀教学团队?你的教学理念先进?你的教学成果显著?拿什么体现?答案很明显,精品课程就是载体。所以,精品课程到底精了谁?要看是你向前,向左,还是向右。二、 精品课程的生存环境 1、国家重视。根据当前情况,精品课程正如火如荼,因为,国家重视。精品课程作为教学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项目,必将兴旺发达,蓬勃发展,同时已展开院校之间、系系之间、师师之间、专家之间的明暗恶战。 2、必须学习、必须奔跑。在精品的车轮下,必须奔跑,不然就会被碾死。哪怕不向前,只向右或向左。甚至越左越好,越右越好。参加培训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哪怕有大半时间所听的内容都是重复,又长,又臭,也比没学习好。 三、2010年精品课程成功秘诀1、以评审指标为基本方向,也就是以中国高职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坚持“工学结合”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路,做到有理念,有规划,有内容,有特色,可持续,有共享价值。 2、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标准倾向:“注重共享型的教学资源建设”。 要共享就得有共享的价值,内容没有价值,就是有共无享,没有任何意义,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也是相对科学的,所以,除了内容有价值外,还得考虑享用人的感受,两个字:“方便”。同时要有收获。这不得不把全部心思投入进去,梦游般的理念、丰富的内容、方便的浏览、高频率的更新等。如此这般,方可对路评审标准。 四、主讲教师团队要求1、主讲教师要在课程涉及的领域有很强的实践工作背景。所以,该忙啥忙啥去,教学,干活实践,做精品课程一样也不能拉下。2、能紧跟相关专业课程所涉及领域的行业发展动态。3、不再完全以职称论英雄,不主张行政领导挂名精品课程,注重课程负责人对该门课程贡献了多少智慧。这正是征战在一线、精力充沛、年轻有为群体在长身体,需营养的美好时光的特大之好事,大喜。 五、教学环境要求 1、教室不是唯一阵地。2、教材不是唯一教学媒体,录像、仿真软件等。 相信我,没有绝对的自由! 六、课程要求 专业核心课程为推荐重点。突出课程体系建设,即,其它课程对核心课程的支撑情况,每门课程应有指导性标准。 七、精品课程的未来1、以质量为标准的大旗不会动摇,但,人为设置障碍是会有的。所以,需要有思想准备。2、精品课程网络化,逐渐会由享受申报成功的快感向真正为学生服务转变。所以,全心做好精品课程,为学生服务。3、权钱交易会有发生。是不是真正的精品不是精品课程说了算。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行业,包括圣洁的教育如今也避免不了的现象。所以,心态重于一切,认真做事,淡定名利。4、拔苗助长。在评比指标和盲目跟风的环境下、拔苗助长也不算是怪现象了。拔起来的苗当然比正常的要高,哪怕很快死掉,但它曾经高过。矮子中的高子和高子中的矮子都会付出代价。 祝福你,伟大的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