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生要交的学费叫束脩
“束脩”;——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脩”。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学费即是“束修数条”,束修就是咸猪肉,后来基本上就是拜师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学费。
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修之礼并同国家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差别。教师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束修的致送,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
拓展
古代小学何时开学?
古代的入学时间与学期的长短,各个朝代并不一样。中国古代是传统的农业社会,一切围绕农事展开,小学教育亦然。
入学时间,除“秋季入学”外,还有“春季入学”和“冬季入学”。据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汉代小学入学时间大多在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
汉代的小学教育主要是利用农闲时间,这也是中国古代教学的一大特点。三种开学时间,以“八月暑退”与现代开学时间最接近。如果是春季开学,一般在“正月望后”,即正月十五之后。到了南北朝时期,开学时间相对统一,“冬季入学”成为主流,有“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
后来,冬季入学成为古代乡村小学较为普遍的选择,但具体时间与汉代有所不同,在农历十月份开学。开学日期的选择,与学期的长短相关。
古代的学期与现代完全不一样,短者三个月,长者一年。冬学多“三月制”,相对较短,以明代为例,一般从每年的腊月到次年三月。如果是“八月制”和“十二月制”,一般都是春季入学,八月制一般“上元入学”,“八月终解馆”;十二月制一般“正月望后启学”,“岁暮罢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