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1、中国在高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电力需求。
2、对长江水的控制,避免洪灾和干旱。
3、为后来的南水北调打基础。就在长江的上游建造了三峡水力工程。建成后水位上升,在水平线175米以下都属于蓄水区。住在这个蓄水线以下的人都得搬迁。
背景:
古老三峡的十年巨变,向世人证明:中国人不仅能修建世界一流的水利工程,还能够实施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水利移民工程。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这是一项国运所系的重大水利枢纽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水利建设史上最大的工程。
三峡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是一项造福今人、泽被子孙的千秋功业,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步伐、提高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三峡工程采取“一级开发、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到2009年全面建成,建设期17年。
扩展资料:
相关报道:
在三峡库区采访,随处可见醒目的大红“拆”字和白色的二期移民水位线标记,仿佛在提醒人们:已到了二期移民的决战时刻。
然而,无论是在大举搬迁的移民村,还是在刚刚建好的移民点,记者看到的,都是一派从容不迫、安居乐业的平和景象;与老乡聊起移民的话题,他们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满意”。
“移民满意是我们党员干部的共同追求。”丰都县分管移民工作的副书记蒋宜茂告诉记者,“在移民库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就是要千方百计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不折不扣地维护好他们的根本利益。”
“流汗流血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为移民呕心沥血的牌楼村前村支书叶福彩,临终前要求把他的骨灰埋到高山上——他要“看”着村民们顺顺当当地搬走。
故土难离之情,相互攀比之心,政策理解之误,使三峡库区移民成为社会关注的难题。高阳镇需动迁移民17000多人,是三峡库区第一移民大镇。去年高阳镇集中外迁移民5656人;截至今年4月底,该镇已顺利对接移民3120人,超过计划56%。
参考资料来源:中央网-【“三个代表”在基层】重庆三峡:一切为了移民的利益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三峡百万大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