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种族平权录取是什么意思

admin

种族平权的的录取政策,直译应该是“积极行动”(Affirmative Action) ,意思是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以补救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众所周知,美国长期通过奴隶制度盘剥、压迫黑人,奴隶制度后又有种族隔离制度。 即使战后法律上已经废除了种族隔离,但黑白两个种族实际上生活在隔离状态,教育资源的分布极为不公平。

黑人子弟的教育水平,难以靠着“自然”的过程追上白人。于是,美国各级政府和社会采取了所谓“积极行动”的政策,通过一系列政策倾斜,帮助黑人急起直追。这包括在大学录取时对黑人学生有一定的照顾。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从1960到1995年,25至29岁的黑人青年大学毕业的比例,从5.4%上升到了15.4%。黑人学生在医学院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也从2.2%上升到8.1%。

应该说种族平权的“积极行动”,决定性地矫正了社会的不正义,创造了黑人中产阶层。可惜,这一政策不能与时俱进,成为自身成功的受害者。根据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家西恩•里奥登(Sean Reardon)对50年间考试成绩的“黑白差距”的分析,早年黑白学生考试成绩的差距,几乎比贫富学生之间的差距大一倍。但如今正好倒转过来:贫富学生之间的差距,比黑白之间的差距要大一倍。

经济地位,而不是种族,成为最大的不平等因素。在这种状况下,大学还一味参考种族背景录取学生,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家庭年收入20万美元以上的黑人学生,在各方面表现和一个家庭收入不足三万的白人贫困生大致相同。但是,那位黑人在大学竞争中仍然能得到了充足的照顾,分数要求大大降低。那位白人孩子不仅得不到照顾,而且必须以高得多的分数才能和那黑人富家子弟竞争。这也是最近不停有白人起诉执行种族平权录取政策的学校的原因。

亚裔学生的对等竞争机会

亚裔本来并没有介入这场黑白之争。但是,当美国的大学用肤色来界定多样性时,亚裔的麻烦就来了。目前,亚裔在美国人口中占5.6%,但亚裔学生在常青藤各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在12至18%左右。哈佛的亚裔学生比例在1993年一度达到20.6%,后来又神奇的下降到16.5%。其他常青藤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然而,在1992至2011年间,亚裔大学适龄人口增加了一倍,亚裔在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等学术表现上也越来越好。这样一算,亚裔学生进入一流大学的机会下降了50%。许多人因此指出,常青藤针对亚裔有着内定的指标。

这里的一个例外,是加州理工。该校严格地奉行唯才是举的原则,不考虑种族因素。结果呢,加州理工的亚裔学生的增长率和亚裔大学适龄人口的增长大体同步。亚裔在加州理工学生中的比例,接近或达到40%。

加州理工的例子让人们不禁要问:如果真不考虑肤色,完全按学生的素质录取,亚裔在美国一流大学中究竟要占到什么比例?我们不妨拿出另外一组参照。美 国高中,除了公立、私立外,还有一种考试学校,如波士顿拉丁学校(Boston Latin),纽约的斯特伊弗桑特高中(Stuyvesant)、布朗士科学高中(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旧金山的罗威尔高中(Lowell)、弗吉尼亚的托马斯•杰佛逊高中(Thomas Jefferson High School)等等。这些学校属于公立,但必须经过激烈的入学竞争才能进入,起毕业生不仅有大量进入一流大学,而且培养了众多诺贝尔奖得主。

这些学校的另一特点,是只问学业,不考虑种族背景。结果呢,亚裔在这些学校占的比例,高达40至70%。《华尔街日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斯特伊弗桑特高中今年入学的新生中,有九名黑人,24名拉美裔,177名白人,620名亚裔。在纽约的另外两所考试学校,即培养了八位诺奖得主、录取率比哈佛还低的布朗士科学高中和布碌仑科技高中(Brooklyn Tech),情况也是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