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年代的姓名都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如新中国成立前出生人名(女名)多为淑兰、淑英、秀英、秀珍等,反映传统中国社会文化对女性形象的高度概括;
新中国成立时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者姓名多使用“军、伟、华、红、建国、建华”等字眼,突出表现了当时的革命文化特征;
从70年代开始,出生者名字出现多元化趋势,“伟、涛、勇、辉、静、颖”等名大量出现;
八九十年代出生人名逐渐趋向时尚化、多元化,如洋、畅、硕、爽、帅等等,2000年后三字名重新出现在姓名排行前20名上,分别是宇轩、子豪、子涵、浩然,从名字字面看有些回归传统文化的意味。
字不仅仅有时代的特征,也有地域方面的特色。根据统计,北方人多用单字,叫“伟”、“磊”、“娜”的人特别多,单字叫起来爽快,很符合北方人性格的特点。
民俗节庆门户网站
而在南方,为了体现发奋打拼的性格,“俊杰”、“志强”都是在广州重名率很高的名字,而广州的女性叫“妹”很流行,这就与广州的语言习惯有关系。
台湾受“三纲五常”的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因此台湾人的名字中多有“仁、义、礼、智、信”等字,而女人的名字又多含有“贞”、“端”、“惠”、“芳”等属于“女德”一类的字。
此外,姓的地域性也很明显,比如云南大理姓段的多;姓游的广西、广东多;姓隗的北京房山地区多;姓金的、姓朴的,多数是在东北的鲜族聚居区;姓区的湖北、广东多;姓莫的河北、山东多。
有时候你知道他的姓,就能猜出他的籍贯。姓氏地方性的特点至今依然存在。
名字·期望
60年代出生的人男孩名字多含“军”
事实上,每个年代的名字都赋予了不同时期父母对儿女的希望。
国家语言文化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张书颜老师分析指出,上世纪30至50年代,人们的观念传统、守旧,从女性的名字“淑”、“兰”、“珍”这些字中可以看出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贤淑、贤惠、美貌。而男孩子名字中的“富贵”等词语可以看出当时主要由男性掌握经济大权。
60年代男孩儿的名字“军”占主流,也反映当时尚武的风气,寄托了父母对男孩子有责任感的希望。
70年代至今,“颖”、“静”、“雪”这些优美的字眼频频出现在女孩的名字里,反映很多父母对新时代女性的基本愿望:文静、聪颖。
专家分析说,现代社会,女孩子的地位增高,面临的压力不比男孩子少,因此希望女孩儿聪明也是父母希望女儿长大有建树的一种反映。
张老师分析指出,从名字中可以看出来从上世纪30年代至21世纪,父母对儿女的期望是有共同点的:希望女孩子漂亮、纯洁,希望男孩子坚强、勇敢,其实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男性在社会中被视为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