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人员,通常指有能力履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但故意不履行的人。他们可能会面临以下法律后果:
1. 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遭受信用惩戒。
2. 因妨碍、抗拒执行而面临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法律风险。
3. 因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财产隐匿、转移等规避执行行为而受到法律制裁。
4. 违反财产报告制度或限制高消费令时,可能会被强制执行。
5. 违反执行和解协议,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义务,将受到法律惩罚。
失信人员通常会被限制高消费。如果失信人员被发现有高消费行为,可能会触发强制执行措施。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尽快履行法律义务,并寻求信用修复。
对于那些真正悔改并希望重建社会信任的失信个人或单位,可以通过信用修复功能来改正失信行为。借助于具有公信力的科技平台,失信单位或企业可以上传代理人身份证和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身份信息,并填写信用修复申请表,以启动信用修复流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提供担保并得到申请执行人的同意,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并设定暂缓执行期限。如果被执行人逾期仍不履行义务,法院有权执行被执行人的担保财产或担保人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