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志愿活动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志愿者已经逐步成为志愿活动的主力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本身素质比较高,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也很充分,但是大学生还未真正的进入社会工作,经验相对不足,遇到困难时缺乏解决能力。因此要积极调动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就必须从各方面更好的关爱大学生志愿者。
目前,对于大学生志愿者首要的就是要完善志愿服务的组织机构,形成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项目体系,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服务定向、培训、配置、协调、支持、自我管理、后勤保障等系列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初衷是自愿的不计报酬的公益活动,但适当的激励也是必备的保障及反馈措施。对于没有稳定收入的大学生来说,组织者们应该有解决志愿者们的综合考虑,在衣食住行上进行关爱。此外,由于是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也应当和学校进行及时的沟通,让大学生志愿者的付出得到学校的肯定,例如颁发证书、评优等方面的精神奖励。
对于大学生志愿者来说,物质关爱只是一个方面,情感关怀更要始终贯穿始终。通过协调组织氛围、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满意度,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励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加强工作动力,从而提高志愿者管理的效率和组织的绩效。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带着美好的期望进入志愿组织的,但其在志愿服务中如果遇到与自己原来期望相悖的事,例如长时间的内容简单、重复的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会大学生志愿者们改变了原有的看法,认为组织不能满足其心理需求,而选择退出。因此对于怀着美好憧憬而进入志愿者组织的大学生志愿者,是否与组织建立良好的心理关系,是决定其去留的重要原因。每一个组织者都要高度重视志愿者组织的凝聚力,关心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动态,在精神上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扬,让大学生们获得成就感。
应该看到,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都是抱着一颗奉献的心去关爱别人的,因此志愿者组织更应该反过来做好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关爱。由于志愿者公益事业的无私性质,因此不少大学生志愿者从事这一活动也遇到很多困难,有些还很艰辛。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爱基础上,更应当建立一种长效的保障机制,从制度上稳定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让大学志愿者在付出辛勤和汗水的基础上,没有后顾之忧,做好志愿者活动的每一项工作。当然,我们也应当让大学生志愿者明白,通过社会服务实践加深了大学生对社会各阶层人的了解,拉近了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自发的加入到志愿者组织中,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发挥并增强知识技能优势,开展各项社会公益服务活动,更好地服务社会,让大学生志愿者真切感受到志愿者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爱。
可以预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大学生将继续成为志愿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爱大学生志愿者,让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来,也将有利于推动志愿者工作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