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位于欧洲中东部的民主共和制国家,由16个省组成,东接乌克兰、白俄罗斯,西邻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临波罗的海。自1989年实行总统和议会制以来,波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于同年更名为波兰共和国,随后加入了欧盟和北约。
波兰的国土面积为312,685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797万。大部分人口信奉天主教,其中约75%的信徒忠实并虔诚地遵守传统的天主教习俗。波兰的经济总量相当于两个苏州的经济总量,据IMF数据显示,2019年,波兰GDP经济总量为5932.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万亿(1美元=6.7592人民币)。波兰2019年的人均GDP为15659美元,虽然仍未达到发达国家的2万美元门槛,但已高于我国人均经济总量的1.5倍左右,只是相当于欧洲发达国家德国的大约33%,西班牙的约51%。
波兰在欧洲的收入水平属于中等,根据波兰劳工和社会政策部发布的数据,2020年最低工资将提高到2,600兹罗提(约合人民币4663元),时薪将提高到17兹罗提。而之前波兰的最低工资标准为2250兹罗提(约合人民币17938元),平均工资约为5000兹罗提/月(约合人民币9000元)。2020年国民经济的平均税前工资预计将达到5227兹罗提(约合人民币9376元),显示波兰的工资水平在欧洲并不算高。
尽管波兰与西欧发达国家的平均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但近年来波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这一差距逐渐缩小。波兰物价相对较低,生活成本较低,生活品质较高,这被认为是较理想的生活状态。波兰的医疗福利很高,一人缴费全家可享受波兰的医疗服务。波兰的医疗保障制度分为NFZ(国家健康基金)和ZUS(社会保险办公室)两种,覆盖所有波兰公民及合法居住在波兰的外国人。
波兰实行公立学校8年免费教育,波兰的教育体制采取无差别福利待遇,从接受教育开始,享受政府补贴同时也可以接受欧盟学分转换。波兰有400多所大学,数量居欧洲之首,波兰大学加入欧盟教育体系,艺术教育领先。近年来,波兰同荷兰、爱沙尼亚和芬兰,一直位于全球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排名前列。
波兰人生活状态悠闲舒适,生活节奏较慢,尤其在较小城市中更为明显。波兰人注重家庭关系,家庭聚会和度假活动往往与家庭和谐和宗教生活紧密相连。波兰人家庭通常都有很多孩子,人口较少,影响了波兰规模经济发展。波兰人家庭聚会也和欧洲的西方人不同,波兰人往往会在郊外买一个带有小木屋的花园,在花园里种种蔬菜,开烧烤派对。
波兰在教育方面受到全球教育大师雅努什·科扎克的影响,科扎克是波兰杰出的犹太裔教育家、医生、社会活动家,被视为现代教育先驱。他重点倡导:“没有孩子,只有人”的教育方针,真正实现了儿童人性教育。
波兰人崇尚自己的语言,认为波兰语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在欧洲,波兰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而很多波兰人对这一点坚信不疑。波兰语是波兰唯一的官方语言,并且波兰的合同只能用波兰语签署。
波兰曾经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款隐形坦克,即“PL-O1”坦克,是波兰防御控股公司与BAE系统公司联合研制的全世界第一型隐形坦克,一度让世界震惊。
波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希特勒第一个攻击的目标,原因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分配的遗留问题,波兰的但泽走廊由于将德领土分割成两部分,所以波兰一直被德国纳粹主义所憎恨,希特勒就称波兰是德国的两大世仇之一。其次,纳粹德国早前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在陆地上形成了对波兰多面包围。在纳粹德国和波兰陆上通道几乎都是大平原,只有几条河流作为军事屏障,有利于纳粹发动“闪电战”。再次是,波兰当时拥有“第五大欧洲陆军”,兵力一度达一百余万。但波兰作战体系落后,而且波兰当时将保卫国家的希望大都寄托在英法等欧洲列强身上,缺乏备战准备。当然,还有其他因素考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