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应依赖于十大家庭不合理理念。比如,认为孩子不听话、犯错误时,父母就可以打骂。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打他们等同于打自己。如今,“棍棒底下出孝子”已不再适用,打孩子只会让他们心痛,父母也会心痛,何必两败俱伤?
父母不应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目标、模式和理念发展。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想法,但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目标。父母没有实现的理想和目标,不应强加给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没有这个义务。
家长不应因为孩子上网成瘾、离家出走、逃学厌学等不良行为而感到绝望。父母放弃了,孩子就会更加放弃自己,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父母的放弃会使孩子更加肆无忌惮,因为他们不再受到约束。
父母在教育方式上存在分歧,会互相埋怨。这对解决孩子的问题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破坏夫妻关系。唯一的方法是找到让孩子转变的方法,而不是互相指责。
家长常说“我是为你好,你怎么就这么不明白?”家长为了孩子的确呕心沥血,但孩子却往往不领情。孩子感觉家长的“好”没有用在他们最需要的地方,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不应在孩子犯错时在重要场合严厉批评。孩子在重要场合也会紧张,因此在别人面前犯错是正常的。父母当面指责孩子,会让孩子感觉没有面子,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不应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关键在于父母能否找出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拿别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家长不应奢求孩子的回报。家长的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只是时间还没有到来。家长不应期望孩子像他们那样对待自己。
家长不应要求孩子时时刻刻听自己的话。家长有时会表现出专制,有控制孩子行为和思想的欲望。家长不应要求孩子都听父母的,而应听听孩子自己的心声。
家长不应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就是一无是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发掘孩子身上的长处,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强行逼迫孩子。
家长应给予孩子自尊。孩子的自尊来自父母对他们的评价。父母应尊重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命令他们,也不要嘲笑他们的幼稚和愚蠢。
家长应帮助孩子学会取长补短。家长应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长处,而不是让他们灰心丧气。
家长应为孩子在竞争中鼓劲。家长应帮助孩子在充满竞争的世界中学会奋斗。
家长应教育孩子严于律己。家长不应在众人、尤其在孩子的朋友面前处罚孩子,也不应将处罚孩子当作给自己泄怒的手段。
家长应注意孩子的“课堂表现”。家长应鼓励孩子具有与年龄相适应的责任心,不能什么都由父母包办代替。
家长应鼓励孩子具有自立精神。家长应培养孩子与年龄相适应的责任心,不能什么都由父母包办代替。
七岁的儿童通常都能自己穿衣服,也会铺床、扫地。家长应鼓励孩子具有与年龄相适应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