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医院、邮局、交通等。
社会服务机构在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三大领域中,主要表现为属于政府、政府和第三部门交叉区域以及第三部门。依据这样的标准,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①政府主管社会保障(福利)事务的行政机构。
a.独立的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如澳大利亚家庭与社区服务部;
b.社会福利与卫生合并的行政主管机关,例如美国的健康与人群服务部;
c.社会福利与劳工合并的行政主管机关,如德国;
d.社会福利、卫生、劳工合并的行政主管机关,如日本、法国;
e.社会福利与其他公共行政职能混合的行政主管机构,例如我国的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②从事公共服务、公益服务的机构。
综合世界各国的情况,从事公共服务、公益服务的机构,在西方的表现就是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
拓展资料:
中国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
①政府。
在中国,社会保障(福利)业务分由几个行政机关主管,其中主要的行政机关是民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
②群团组织。
主要是指共青团、妇女联合会、工会、老龄工作委员会、残疾人联合会和红十字会。
③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
是:在中国,事业单位分为行政支持类、社会公益类、经营开发服务类三种。其中在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中,又分成了三种:
a.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性服务任务,面向社会无偿提供公益服务,不能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如儿童福利院、社会救助管理站。这类单位业务活动的宗旨、目标和内容,分配的方式和标准等由国家确定,不得开展经营活动,其经费由国家财政予以支撑。履行职责依法取得的收入全额纳入财政管理,不得自主支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全额拨款单位。
b.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如普通高等教育院校、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街道层面的社区服务中心等。这类单位根据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自主开展相关业务活动,并依法取得服务收入。服务和经营收入全额纳入财政管理,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由财政根据不同情况予以相应补助,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差额拨款单位。
c.公益三类事业单位:主要是指从事的业务活动具有一定公益属性,但社会化程度较高,与市场接轨能力较强,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