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的企业史学家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教授,曾是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多所名校的任教者,他的著作丰富,其中包括《策略与结构:美国工业企业史中的组成部分》(1962年)和《皮尔·杜邦和现代公司的创建》(1971年,合著)等。其中,他的代表作《看得见的手》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看得见的手》在1977年首次出版,即因其对经济学和公司历史研究的重大贡献,被《纽约书刊评论》誉为里程碑式的作品。该书仅在初版后的四年里就已重印五次,它通过详实的史料,探讨了现代大型联合工商企业的诞生是市场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钱德勒认为,只有那些能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分配、并具备有效管理协调的产业,才会催生现代工商企业,因为“看得见的手”(管理协调)相较于“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更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资本家的竞争优势。
书中,钱德勒提出了八个关键论点,阐述了“看得见的手”如何取代“看不见的手”。例如,当管理协调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市场机制时,大型企业会取代小型公司;内部化营业活动的层级制度只有在管理成熟后才能实现其效益;现代工商企业是随着经济活动复杂性增长而诞生的。他还强调了管理层级制的持久性、职业经理的专业化以及大企业对经济结构深远影响的观点。
总的来说,《看得见的手》揭示了管理协调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它是钱德勒对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贡献,标志着一场“企业的管理革命”。虽然钱德勒未能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的理论在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留下了深远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