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定位法是高考志愿决策中选择学校的策略,旨在通过专业和分数两个关键因素来定位学校。在选择学校时,首先根据自己的兴趣、职业规划及未来市场需求,确定合适的专业。然后,根据所选专业,选择在该领域具备办学优势与就业竞争力的学校。学校对录取分数的要求从高到低不等,最后,根据自己的分数范围,从候选学校中确定目标学校。
随着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下的升学就业体制,高考志愿决策不再单纯地追求升学,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毕业后能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因此,选择学校时,应从专业和分数两个基本维度出发。首先,关注专业,考察学校在选定专业上的办学优势,确保学生能在专业学习中有所成就。其次,考虑分数,判断自己的高考成绩是否能被目标学校录取。
高质量的专业教育能显著提升学生的求职竞争力,因此在选择学校时,应重点考虑学校的专业教学水平及其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些排名并非简单地依据学校在某个领域的传统地位或广告宣传,而更多地依赖于学校在特定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声誉,这是由长期的办学历史形成的。例如,地质、电力和石油等行业中,中国地质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专业院校享有较高声望。
除了专业选择,还要考虑学校录取分数与求学成本。在教育市场化的背景下,选择学校实质上是在做教育投资决策。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应追求收益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专业教学质量与竞争力是学校的性能指标,录取分数与求学成本则代表学校的价格。在选择学校时,应权衡办学质量、录取分数和求学成本,倾向于选择专业优势显著、录取分数合理且求学成本较低的学校。
相比于传统的“一元定位法”(仅以分数为依据),二元定位法更全面地考虑了专业和分数等因素,体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一方法由我国学业规划研究专家、优谱学业规划首席专家张恒亮先生提出,他通过学业规划理论重新设计高考志愿决策流程,并改进了学校选择方法,使之从单一分数定位转变为同时考虑分数与专业两个维度的“二元定位法”。通过这种策略,考生能在毕业后获得更符合个人职业规划和市场需求的职业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