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中德文化关系的评论集目录,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研究和思考。
第一辑,"德风东渐",探讨了中德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包括对畅销书籍的深入解读,如韩尼胥的《1860一1945年中国留德学生的历史和影响》,以及《中国人留学德国教育》,这些作品揭示了历史如何影响当下的文化互动和积累。
国别文学汉译史的研究也占据了重要位置,如《德语文学汉译史考辨:晚清和民国时期》,它展示了翻译工作在文化交流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学术关系的构建也在文中被提及,如《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
在学术与文学史的交织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学在德国的解读和影响,如《中国文学在德国》,以及德国文学中对中国形象的描绘及其思想史含义。对学者的追忆与纪念篇章,如杨丙辰先生、欧尔克先生、张威廉先生、商承祖先生、冯至先生、刘大杰先生和李长之先生,他们的贡献和影响在这一辑中得以彰显。
20世纪上半期中国"德国文学学科"的发展,通过张威廉先生的历史记忆得以呈现。此外,还回顾了陈铨先生作为德语文学研究者的角色,以及冯至先生和王瑶在文学史领域的独特视角。这些篇章勾勒出中德文化交融的丰富图景和历史深度。
最后的后记部分,是对整个评论集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出中德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与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