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是中国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与省同名,是中国50个具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32个特大城市之一。该市现辖有4个城区、4个县级市、1个县、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居住着汉、满、蒙、回、朝鲜等35个民族。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原名“吉林乌拉”,意为“沿江的城池”,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城市。
环绕的群山和回转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因康熙皇帝东巡所作《松花江放船歌》有“连樯接舰屯江城”之句,故吉林市又有“北国江城”之称。15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吉林市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清朝在东北地区实行军府制,吉林市为吉林将军驻地,清末东北地区实行行省制后,吉林市便为吉林省省会直至1954年。
吉林市历史悠久,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甲级开放城市和全国32个特大城市之一。吉林市还被评为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央视《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福布斯》中国内地最适宜开工厂的城市榜首。吉林市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土地、水利、矿产、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水利资源蕴藏量较大,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是全国少有的不缺水城市之一。
吉林市有1742年修建的东北最大的孔庙、中国四大孔庙之一---吉林文庙;有佛、道、儒三教杂揉的北山古庙群;有明代留下的阿什哈达摩崖石刻;有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之最”:吉林陨石。吉林是中国北方著名山水城市,城东有“左青龙”——城市森林公园龙潭山如青龙迤逦而卧;城西有“右白虎”——清朝皇帝望祭长白山的小白山似猛虎熠熠盘踞;城南有“前朱雀”——风景如画的朱雀山钟灵毓秀;城北有“后玄武”——遐迩驰名的北山、玄天岭、桃源山古庙掩映。
吉林市的自然景观丰富,松花江似玉带,松花湖若明珠,正如清朝皇帝所咏“城临镜水沧烟上,地接屏山绿树头”。丰满、白山、红石三个水电站的建成,形成了“一江三湖”的美景,松花湖被定为国家4A级旅游区,“吉林雾淞”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龙潭山鹿场被列为国家级旅游景点。吉林市的冬季格外引人注目,吉林雾凇与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和桂林山水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吉林市为多民族居住地之一,乌拉街满族风情,阿拉底村、兴光村朝鲜族风情,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吉林市最繁华的街市在东市场、河南街、大东门、天津街一带。吉林市拥有的北大壶滑雪场是亚洲设备最先进条件最好的滑雪场,2007年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和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雪上项目均在此举行,还有以滑冰馆、练习馆、速滑场组成的大型冰上运动中心,经常举办国际性冰雪项目竞赛。2009年,吉林市以其清水绿带之美列第六位,在东北为唯一,“2011年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中,名列第七。2011年吉林市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中国书法城”。吉林市获批为我国第二批低碳城市试点。
扩展资料
武汉,简称汉。中部六省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内陆地区最繁华都市及国家区域中心城市[1];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分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又称江城。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称为九省通衢;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城市,在校大学生人数高居全球第一[2];亦是一座现代化旅游城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3];内陆地区的金融、商业、贸易、物流、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开启中国内陆市场的“金钥匙”、经济发展的“立交桥”,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如今正以复兴大武汉为目标,重新迈向国际化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