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源于唐代的饮茶习俗,自宋代开始在日本生根发芽,至明代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千利休提出的“和、敬、清、寂”为茶道核心精神。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清、寂创造环境氛围,通过茶室饮茶,去除内心尘垢,增进彼此理解,达成和谐与尊重。日本茶道虽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其表演程式严格复杂,缺乏宽松自由的氛围。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将茶树引入日本,开始种植与制造茶叶。镰仓时代,神僧荣西将中国茶的加工方法带入日本,传播茶文化。茶在初期为奢侈品,局限于皇室与少数贵族。自镰仓时代起,受《吃茶养生记》影响,茶被尊为灵丹妙药。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使茶逐渐普及到民间。日本茶不同于中国,采用蒸制茶叶自然干燥,研成粉末,称为“抹茶”。室町时代,品茶会发展为娱乐活动,茶道礼仪形成。
“斗茶”成为茶文化的主流,后由足利义满提炼为“书茶院”,形成书院式茶室,茶会要求绝对肃静,简明问答,改变了斗茶的杂乱之风。室町时代末期,茶道逐渐成型,茶会通常在简朴茶室中进行,客人需谦逊地进入,主人跪迎以示尊重。茶室挂有禅意字画,摆设插花,整体氛围亲切高雅。
日本茶道,融合外来文化与本土特色,形成独特的仪式与精神内涵。茶会不仅是饮茶,更是心灵的交流与净化。通过简洁的茶室,严谨的礼仪,茶道传递和谐、尊重与清净的生活哲学,成为日本文化中的一道独特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