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波及了整个世界。而这场战争的核心就在持续了七年的欧陆混战。这场战争涵盖了欧洲几乎所有国家,而这场战争最大的胜利者英国的选择,则显得极为精妙。当欧陆孤狼腓特烈几乎被所有欧洲强国包围,随时面临灭国危险时,是英国站了出来,为腓特烈所统治的普鲁士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而英国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要了解英国为何会在普鲁士面临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还选择支持普鲁士。我们可以从英国的欧陆战略和世界霸权,以及普鲁士的价值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欧陆霸权角度来看
均势外交
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后期,英国出于大陆均势外交政策的考虑,及时刹车并通过《亚琛和约》,最终使奥地利痛失了富饶的西里西亚。限制了奥地利这个盟友在欧陆的做强,同时也变相的制造了普鲁士这个扎在法、奥、俄三国中心的钉子户。使得这三个欧陆强国不能有效地产生合力,形成挑战英国的实力,极大地加剧了欧洲大陆的混乱格局。
扶植代理人战争
由于英国人自大航海时代开启以来,其主要实力体现在海上。为了抑制欧洲大陆出现能够威胁他们的竞争对手,英国在欧洲大陆主要采取代理人战争的方式对欧洲各强国进行打压。好比七年战争之前,英国人扶持过法国对抗西班牙,后来法国变强了,就开始和奥地利勾搭在一起,利用奥地利来制衡法国的扩张,后来法、奥、俄三国,因为普鲁士在继承人战争中的色表现,选择联合准备消灭普鲁士。这就更让英国人感到不安了,如果这种联盟在对普鲁士的战斗中升级到整个欧洲大陆的联盟,这对英国而言将是一场灾难,毕竟英国即使海上力量再强,也无法面对整个欧洲。
其次,从世界霸权角度来看
削弱竞争对手
法国作为英国曾经的盟友,曾一同干翻了第一任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在消除西班牙的威胁后,两国就在世界各地开展起圈占殖民地和贸易线路的竞赛,争夺下一个日不落帝国的桂冠。此时的英国由于受制于岛国的属性,海上力量稍强于法国,但真正的国家实力还是远远不及法国所拥有的潜力,如果一旦法国获得了欧陆霸权,势必会对英国的优势造成威胁(这在拿破仑获得欧洲统治权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如果拿破仑不是远征俄国,如果法国没有英国在背后掣肘,欧洲的历史或许会在两百年前就成为统一的国家)。所以,奥地利攻击普鲁士不是问题,但法国和奥地利以及俄罗斯联合,那就是英国所不允许出现的局面,因此英国必须也非帮助普鲁士不可。
转移对手目标,争夺殖民地
在七年战争中,英国非常聪明的为普鲁士提供经济援助和少量的军事支持。他们利用普鲁士成功地吸引了法国、奥地利、俄罗斯和西班牙等国的军事实力。
当法国的军事力量被集中吸引到普鲁士战场的时候,英国的军队已经兵临法属加拿大和法属印度的殖民地,不出意外的这两处殖民地被英国轻易的夺取。
可怜的法国人正深陷普鲁士的泥沼之时,英国人却轻松的取得了他们辛苦建立的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更加广大的贸易市场和战争潜力。
最后,普鲁士的价值与抉择
继承人战争的新星
七年战争其实在一定意义上来看,可以看作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延续。腓特烈在这场战争中充分展现了自身的指挥天赋,以及普鲁士军队的强大实力。而普鲁士夺取的西里西亚,无疑挑战了哈布斯堡家族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皇族的权威,同时也削弱了其欧陆霸权。鉴于此,普鲁士无疑是英国人制约奥地利的最好棋子。
逆境中的抉择
当整个欧洲大陆都在为了消灭普鲁士而做着准备的时候,腓特烈已经发现原先的盟友法国、西班牙、巴伐利亚和萨克森等国,已经在自己那位可爱的表妹运作之下成为了自己的敌人,并且还纠结了俄国这个庞然大物一同对付他。
摆在腓特烈面前的选择要么灭亡、要么拼死一搏。为此他选择了上一次战争的对手——英国人,作为自己的盟友。后来的战争发展,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英国人直到罗斯巴赫会战才确定腓特烈的军事价值,为其提供战争补助金。并在之后普鲁士与俄国缔结和约后又单方面的停止发放战争补助金,从中可以看出英国的谨小慎微,担心自己再次培育出一个强大的对手。但普鲁士已然强大,补助金给与不给已经没有太大的影响。
七年战争,英国选择普鲁士作为自己的盟友,无疑是英国为了限制欧洲大陆产生霸主,并借此战削弱全球争霸过程中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法国,所做出的历史必然性选择。
而普鲁士则在生存与灭亡的边缘,为了国家和民族,选择了在当时最为合适的盟友。双方的选择具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但不得不说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玩得很溜,而富有军事天赋的腓特烈则是这场战争中最耀眼的那颗星。英国凭借普鲁士的出色表现,几乎可以说是躺迎一般,轻松的取得了世界殖民霸权,而普鲁士也因此奠定了欧洲五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