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中外各国财政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案例

admin

一、美国在滞胀时期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案例

1. 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

面对滞胀问题,尼克松在货币政策上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货币主义者转变为凯恩斯主义者,实施了刺激经济的扩张信用政策。他主要关注减少失业,而暂时将通货膨胀问题放在次要位置。联邦银行的贴现率和银行对大企业放款的优惠利率均有所下降,货币供应量逐步增加。这些政策在短期内有助于遏制通货膨胀,但也为过度的经济景气和新的经济危机埋下了伏笔。

为了解决滞胀问题,尼克松采取了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多种措施,例如对工资、物价和租金进行直接管制。然而,这些政策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了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在和平时期,美国实行此类管制还是第一次。尽管如此,尼克松的政策并未取得理想结果,通货膨胀问题仍然严重。

2. 福特的微观税收政策

福特为了应对滞胀局面,采取了微观税收政策,通过调整税率级别和税收结构来影响生产部门和个人的收入,而不是简单地增加财政支出。他提高了消费税率,降低了所得税率,以增加储蓄和投资,试图遏制通货膨胀,同时缓解危机和失业。然而,这些政策并未削减财政赤字,反而加剧了通货膨胀问题。

3. 卡特的高利率政策

卡特在任期内,将减少失业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减税和增加公共服务事业的措施。这些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经济增长,但也扩大了预算赤字,加剧了通货膨胀问题。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卡特政府不得不将政策重点转向反通货膨胀,采取紧缩信用政策和物价、工资的自愿性限制等措施。然而,这些措施并未有效遏制通货膨胀的势头。

4. 里根的宽财政紧货币政策

里根在面对滞胀问题时,采用了高利率的货币政策和减税、削弱政府开支的财政政策,名之为供给学派经济学。里根政府实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重,采取严峻的紧缩信用政策。在里根上台两年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通货膨胀率也同时下降。可以说,美国在1982年末突破滞胀并发症后,经济呈现出稳定的中低速发展趋势。然而,美国存在的财政和贸易赤字问题仍然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