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进严出”与“严进宽出”是高校教育的两种观点。前者意味着较低的入学门槛与严格的毕业要求,后者则相反。当前,我国高校实施“严进宽出”政策。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呼吁改革现状,推行“宽进严出”,要求学生通过严格考试才能毕业。此举旨在激励学生专心学习,不轻言放弃。
为了提升教育质量,高校需在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保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这将增加大学的“含金量”,推动社会进步。
“严出”包括严格课程学制、学分制度和专业考试,是大学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采用“严出”模式,有助于珍惜和爱护人才,避免“读书无用论”的蔓延。它使大学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而非单纯的文凭制造机。
针对高校生的学业负担,需合理“增负”,提升学业挑战度,激发学习动力与专业兴趣。消除轻松毕业的情况,确保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果。基础教育阶段的“苦”、“严”与高校教育的“松”形成鲜明对比,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高校学业要求,实行“严出”培养模式。
教育部强调,高校“增负”不应增加额外负担,而是回归教育本质,通过提升教学质量与学习难度,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