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万日元能买什么样的房子?
正好我一个前同事2018年在镰仓买了一套一户建,我发小在东京买了一套老破小,所以这个问题我还真可以回答一下。
首先来说,日本住宅是永久住宅,税费的话比我们国内多了一个“房屋固定资产税”,每年要缴纳1.4%的房屋固定资产税。
但是对于住宅来说,日本政府规定50平米以上,280平米以下的居住面积属于“房屋固定资产税”范畴,而且还有相关减免。
比如说你购买的公寓比较新,而且防震抗灾做的比较好,那么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免;如果你买的是二手房,1981年以后通过抗震检测的二手房,理论上越接近1981年,固定资产税收的越少,因为你可能需要改建了。
其次,日本房价其实是比国内要低的,尤其越是大城市,东京、大阪比北上广深要便宜。我之前说过我一个发小在东京做拉面店店长吗?
他在2012年东京巢鸭地区买了一套上世纪90年代的公寓,实用面积47平方米,全下来大概是1600万日元的样子。大概折合人民币100万出头吧。他这套房子据我所知固定资产税缴的很少,因为又小又老。
而东京巢鸭在东京地铁山手线上,如果按照北京地铁来说,大概是牡丹园位置,如果以实际地理位置来说,大概是丰台苹果园那边。
但是不管怎么说,不管是牡丹园还是苹果园,在2012年的时候47平的房子无论如何不会低于180万人民币;截止2019年,他巢鸭的老房子几乎没有涨,因为老公寓;但是我刚才在房产网站查了一下,不管苹果园还是牡丹园,没有低于5万人民币/平的小面积房子,哪怕是上世纪80年代的房子。
东京人均居住面积?
18.7平方米。
日本人均住房面积是35.2平方米,东京居民的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千差万别,居民住宅的种类、面积大小以及豪华程度也相距甚远。
作为比较物理居住密度的指标,“人均居住面积”可以展示居住质量。通过对人均居住面积(使用面积)的比较可发现,伦敦以32.4平方米居首位,随后依次是:巴黎31.0平方米、首尔30.1平方米、新加坡27.6平方米、北京19.5平方米、东京是18.7平方米。可以发现,北京人住得只比东京人宽敞一点点。
东京的人均居住面积28.1平方米。
东京都会区无论是在经济还是人口两方面,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会区。2008年大东京地区人口达3520万人,按购买力平价调降后的国内生产总值依旧高达14790亿美元,2010年按国际汇率计价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高达1.9兆美元,约近纽约都会区及韩国的两倍、是台湾的4倍多。
日本人均40㎡左右,而在东京地区,人均居住面积仅为25㎡左右。
日本人居排名几乎年年都是垫底的,也因为日本人住的房子“小而精”的特色,也被其他国家的人称为“兔子窝”。就连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人均居住面积也在50㎡左右,都比日本人均大很多。
日本房屋结构特点有哪些呢?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所以在房子的结构上也有着抗震的特点。
日本每年都会发生很多地震,但大家会发现哪怕是地震的袭击下,日本的一些楼房保存的还特别好,可见他们当地的建筑抗震能力是非常显著的。对日本人来说,他们在建造房屋的时候,也会根据地理原因,选择一些抗震力较好的材料。比如说钢结构的房子,然后就是大家经常看到的木质屋,最后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屋子。
去日本旅行过的朋友应该会发现,日本的一些高楼大多都是钢结构,所以抗震性是非常好的。而一些民房大多是采用木质结构,虽然抗震能力比钢制的差一点,但已经可以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了。在其他国家经常采用的砖制材料,在日本是见不到的。而且为了使房屋的抗震能力再次提高,他们对房屋结构会进行加固,一般来说最主要的是改变结构形状。
这些结构可以吸收地震所带来的破坏力,从而达到抗震力的效果,日本的房子大多是方形,而基础一般都是三角形,因为三角形更为稳定,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可以起到加固作用。他们在建造房屋的时候,除了上述这几方面以外,还会使用减震隔震的结构。比如说在基础以及上层建筑里面,安装弹性垫,这样便可缓解地震所带来的冲击力。
而且日本房屋在建造的时候,需要有抗震报告书才可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