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是80年代发行的“无号分币”,冠号为566的一分纸币,而不是真正1953年版的第二套人民币分币(那种是“长号分币”)。80年代初期,我国的铝材供应出现了短期供应紧张,导致铝币生产受限,分币供应不足。一些市场交易受到了影响。当时经常出现商店以糖果、缝衣针之类的小件商品代替分币找零的情况,人民群众意见很大。为了缓解这种状况,中国人民银行使用50年代纸分币的印版,再次发行了纸分币。为了与50年代的原版相区别,票面只印罗马冠字,不印流水号,所以这种纸分币被称为“无号分币”。
这种“无号分币”发行量很大,收藏价值远不如五十年代的原版分币。除了早期发行的一些小冠字外,大多很常见。没有什么收藏价值,全新的每枚也就值2元左右。不过你的纸币品相不好,也值不了什么钱了,好好保留吧。
下图是50年代发行“长号分币”,你可以对比一下。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