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对教育的重视促使我们关注哈佛歧视亚裔案件以及来华留学生的讨论。然而,社会学专家在这些议题上的回应似乎不尽如人意。以下是两位社会学教授针对这两个问题的见解。
关于哈佛歧视亚裔的案例,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名教授谢宇的立场有些出人意料。他认为,尽管哈佛录取过程中的种族权益问题已由SFFA的诉讼明确指出,但他个人并不认为读哈佛的重要性值得深入研究。他强调,教育的实质价值与学校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流动机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哈佛经济学教授Raj Chetty的研究显示,哈佛等精英大学对于社会流动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来说,进入这些学校能显著提高他们进入高收入阶层的可能性。
至于来华留学生的争议,国内社会学教授黄玉琴的文章引起了讨论。她的观点聚焦于津巴布韦和也门的国际人才,而非中国学生。她批评了教育部关于奖学金的描述存在误导,指出中国留学生的奖学金覆盖率远低于官方宣传。文章中提到,社会学家们似乎更关心的是留学生中的某些特定群体,而非所有寒窗苦读的中国学子。
黄玉琴的文章还提到,社会学研究的局限性,如问卷调查可能无法揭示所有真实情况,比如留学生的真实奖学金动机。她质疑社会学家们对中国的留学生歧视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他们选择性地关注某些议题。最后,她表达了对社会学领域的失望,认为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影响力有限。
以上是社会学专家对哈佛歧视亚裔案和来华留学生的部分观点,反映出学术讨论中可能存在的差异和侧重点。对于仍在社会学领域探索的学生,这些见解无疑提供了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