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自1980年独立以来,一直将教育视为国家发展的关键。该国家将公民接受教育视为基本人权,并将教育发展作为国家建设的核心策略。教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在2000年,教育支出占GDP的8.3%,超过四分之一的国家财政收入被投入到教育领域。津巴布韦的教育体系较为完善,包括高等教育机构,如大学、专业学院和技能学校。全国共有13所高等教育机构,其中三所为综合性大学。津巴布韦大学是该国的旗舰学府,也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分校,由穆加贝总统担任校长。
津巴布韦的小学和中学教育实行低收费普及政策。全国共有小学4734所,中学1570所。2004年,小学入学率平均达到96.6%。2003年,小学到中学升学率为66.6%,中学高级水平(A水平)学生的比例为16.2%,而2002年成人识字率为97%。这些数据显示,津巴布韦是非洲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该国,大多数孩子从6岁开始上小学。城市地区的学校主要使用英语教学,而农村地区的学生最初使用母语学习,直到四年级才开始使用英语进行读写。全国统一的课程和指定的英文教科书用于教学。7年级的学生需要参加包括数学、英语、绍纳语或恩德贝莱语等科目在内的综合考试,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内容。
学生通常在12至13岁时进入中学。他们根据7年级的考试成绩进入私立或公立学校。中学课程分为三个等级,包括ZJC课程和“O”水平课程。学生通常只能选择8至9门科目,而顶尖学校可能允许学生选择12至13门科目。自20世纪90年代初,津巴布韦的“O”水平考试与剑桥国际“O”水平考试系统对接,成绩分为A至U等级,A至C为及格等级。
尽管津巴布韦政府废除了种族隔离教育,致力于发展教育,包括培养非洲教师和全国扫盲,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教师待遇低,师生比例失衡,教学材料短缺,学校设施老化等问题普遍存在。此外,学生毕业人数增加,但经济结构未改善,导致高失业率。同时,教育模式仍受殖民主义时代的影响,重视学历而忽视实践,导致毕业生难以满足经济部门的需求,进一步降低了教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