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心理学的FRQ题型,特别是research design和concept application两大类题型,是同学们在考试中经常面临的挑战。本文将深入解析FRQ的答题套路,帮助大家高效应对。
AP心理学的FRQ题型分为两种。第一种是research design题型,这类题目通常会详细描述一个心理学实验的过程,包括实验结果和结论,要求考生对实验设计有深入理解并能够分析图表。这类题型的背景信息较为复杂,但图表相对简单,且题目有很强的重复性。解决这类题型的关键是掌握一定的实验设计知识和图表分析能力。通过观察一两个案例,可以总结出解题规律。
第二种是concept application题型,这类题型给定一个具体背景信息和多个心理学概念,要求考生在不同情境下应用这些概念进行分析。回答这类题型需要具备以下能力:一是理解不同单元中的基础概念及其含义;二是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这些概念进行深入分析。这类题型要求考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每题大约需要三分钟。
面对时间紧张的挑战,本文将介绍一种独创的“概念应用题四步法”。这四步法包括定位知识点、分析背景、知识点与背景相连和组织答案。
首先,快速定位题目涉及的概念所属单元和知识点,回顾该概念的含义。如果忘记概念的详细内容,至少要能够模糊地回忆出该单元的框架,这也能获得部分分数。前期扎实复习,熟悉常考概念是最佳策略。
其次,深入分析背景信息。在定位知识点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题目描述,随手标记重点语句,并先分析概念再看背景信息,这样有助于组织答案思路,节省答题时间。
然后,将知识点与背景信息紧密结合,这是答案组织的关键。应用概念到实际案例中,解释背景信息中的决策过程、影响因素等。解决难点可以多积累课本实例、生活实例,以及通过历年真题训练,找到答题感觉。
最后,整理答案。答案通常需要包含定义(Definition)、解释(Explanation)或例子(Examples)。遵循D+E原则,清晰呈现答案结构。以具体题目为例解析,如2012年真题,定位知识点为前额皮层的功能应用,并分析其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利用CB给出的评分指南梳理思路,确保答案包含决策过程的关键描述,并通过例子具体展示。
在组织答案时,注意逻辑条理清晰、例子具体、关键词重复出现,避免复杂的逻辑结构和语法错误。CB推荐使用SODAS原则,即Spacing和Order、Definition、Application、Synonyms,确保答案结构清晰,强调应用概念和同义词的使用。
以上内容为应对AP心理学FRQ题型提供了实用策略,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同时,推荐使用AP资料合集,其中包含历年真题、教材、学习笔记等资源,可自助领取,助力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