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上海人人均可支配收入

admin

在中国的经济指标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反映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通常,统计时会考虑两类城市:大陆的地级以上城市和中国的地级以上城市。对于普通人而言,更具有参考价值的是中国大陆地级以上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因为这个数据涵盖了大部分城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紧密。

以2010年为例,中国大陆地级以上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中,深圳市以32302元位列第二,紧随其后的是东莞市(35690元)和上海市(31838元)。值得注意的是,鄂尔多斯市虽然在人均GDP中曾位居第一,但当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4728元,排名相对靠后。具体到50强城市排名,如东莞市、深圳市、苏州市等经济发达城市的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而包头市、丽水市等城市的收入则稍低。

浙江省的平均可支配收入为27359元,而广东省则以23898元的平均值相对较低。东部沿海省份如浙江、广东的收入普遍较高,而内陆省份如内蒙古、陕西的平均收入则稍逊色一些。不同城市的收入差距反映了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扩展资料

从上海开埠以来的城市历史来看,广义上在上海行政区域内定居或出生并取得户口的人都称为上海人,但实际上仍有若干分类与区别。上海人眼中真正意义上的“本地人”,是指在1843年上海开埠以前就已经定居于上海当年的核心───原华界南市老城厢内的原住民。而居住在原属江苏省的郊县诸如金山、宝山、奉贤、嘉定、松江、青浦、浦东等地因1958的行政划分调整才拥有上海户籍的农村民众则被称为“郊区人”。上海于1843年开埠后至今,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移民蜂拥进入上海,老移民主要由江苏、浙江两省的人构成;而如今的新上海人则来自四海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