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清朝皇室子女爵位

admin

清朝满族皇室爵位分为十二个等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们,各等级名字如下:

第一级:和硕亲王

第二级:多罗郡王

第三级:多罗贝勒

第四级:固山贝子

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

第五级:镇国公

第六级:辅国公

第七级:不入八分镇国公

第八级:不入八分辅国公

公爵以上为超品,补服均为正蟒方补。所谓“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分。如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带暖壶,护眼指双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第九级: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

第十级: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

第十一级: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

第十二级: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

上面四等爵位每一种又细分为三等,如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仅俸银和禄米有差别。

爵位等级规定:亲王的一个儿子封为亲王,其余儿子封为郡王。郡王的一个儿子封为郡王,其余儿子子封为贝勒。贝勒之子封为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之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授三等镇国将军。

宗室女子的爵位分别是:

1、固伦公主:居京师俸银400两、禄米400斛,下嫁外藩俸银1000两、俸缎30匹。

2、和硕公主:居京师俸银300两、禄米300斛,下嫁外藩俸银400两、俸缎15匹。

3、郡主:居京师俸银160两、禄米160斛,下嫁外藩俸银160两、俸缎12匹。

4、县主:居京师俸银110两、禄米110斛,下嫁外藩俸银110两、俸缎10匹。

5、郡君:居京师俸银60两、禄米60斛,下嫁外藩俸银60两、俸缎8匹。

6、县君:居京师俸银50两、禄米50斛,下嫁外藩俸银50两、俸缎6匹。

7、乡君:居京师俸银40两、禄米40斛,下嫁外藩俸银40两、俸缎5匹。

8、六品格格:居京师俸银30两、禄米30斛,下嫁外藩俸银30两、俸缎3匹。

扩展资料

清代为了防止如明代一样宗室爵位泛滥的情况,制定了降袭制度。清朝宗室降袭爵位的方式大体有“恩封”和“考封”两种。清朝的亲王总共也只有39个封号,前10个是世袭罔替,成亲王是降等世袭。

其后的不是世袭,雍、宝、嘉、智,4个入继大统(礼、睿、豫、郑、肃、庄、怡、恭、醇、庆、成、雍、宝、嘉、智、颖、英、敬、端、惠、安、襄、裕、荣、理、纯、恒、淳、廉、履、果、和、諴、定、质、哲、仪、惇、瑞)。

亲王去世后,只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亲王的爵位,但是这个继承,是降一等继承。也就是说,亲王去世后,只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他,降袭为郡王,其他的兄弟,只能封不入八分的爵位。而亲王爵位依次递降四等以后就不再递降,以镇国公世袭罔替。

当然不入八分的爵位也是需要通过考试来获得,这种封爵方式,就叫做考封。而考封的爵位除了特殊下旨世袭罔替以外,都有其袭封的次数,袭封次数满额以后,袭封者的后裔也不能获得爵位。

对于战功昭著的亲王与郡王,拥有世袭罔替的权利,他们的主爵位不必世袭递降。分别为礼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这八个清初王公,嫡系后裔享有世袭罔替的王爵(俗称铁帽子)。

但是除了嫡子以外,其余子孙还跟其他王公一样,世袭递降,并且进行考封。后来也有四位亲王因为辅佐皇帝、太后政治斗争有功,而得到此殊荣,即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根据世降一等的袭爵方式和嫡庶有别的原则,必然会导致有些宗室无法取得爵位,这些人被称作“闲散宗室”。他们着四品顶戴、武职补服,但无四品实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朝满洲皇室爵位分为12个等级 和硕亲王是爵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清爵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皇帝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