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躯体性应激源包括对个体机体的直接刺激,如各种理化生物刺激、疾病等。
2. 心理性应激源涉及人际冲突、身体需求与期望、能力不足或认知障碍等问题。
3. 社会性应激源涵盖社会指标差异、社会地位不适、社会交往变化、政治经济变动等方面。
4. 文化性应激源则与语言、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的改变相关,导致个体感受到威胁或挑战。
应激源是向人提出适应和应付要求的刺激物,能引起应激反应。人类的应激源极为广泛,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并非所有应激原都会使个体感到紧张,这取决于刺激物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新颖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不同社会群体面临的应激源各异,如青少年学生的考试、恋爱,退休群体的慢性疾病与医疗费用,中年在职人员的职业与家庭婚姻问题等。因此,在制定生活事件量表时,需注意抽样的普适性或偏向性,以确保统计学上的准确性。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