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斯多亚学派的特点强调责任与品格,而非仅仅禁欲。他们倡导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自然法则。随着斯多亚学派逐渐成为上层阶级的意识形态,对责任和品格的重视,使其对罗马统治阶层具有吸引力,最终被转化为国家意识形态。下层阶级的犬儒主义倾向逐渐被压制,取而代之的是以责任、坚强与品德培育为基础的国家支持道德。早期斯多亚学派的创始人芝诺,通过研究哲学并创立学派,展现出了高尚的品格和简朴的生活方式,受到雅典人的尊敬。其学生克雷安德在学习中表现出刻苦精神,最终也自愿逝世。克吕西波作为早期斯多亚学派的第三个代表人物,对学派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早期斯多亚学派认为哲学家需具备精确逻辑、高尚道德与广泛自然知识,重视逻辑学、伦理学与自然哲学研究。他们将整个哲学比作动物、田地,强调伦理学与物理学的重要性。斯多亚学派继承古代哲学思想,提出宇宙有主动与被动原则,被动原则为无形实体,主动原则是普纽玛,能够创造世界并治理其法则。世界构成由普纽玛驱动,通过火、水、气、土的混合产生各类自然物体。
斯多亚学派认为,过合乎自然生活即为有德性生活,德性引导人类追求目标。善包括智慧、正义、勇敢与节制,恶则相反。生命、健康等被视为价值取决于是否有利于自然生活与德性。激情被视为不合自然的运动,应被铲除。斯多亚学派描绘理想社会,道德为区分标准,所有人成为兄弟,服从统一法律,公共利益优先。
芝诺提出“世界城邦”与“世界公民”的思想,强调理性统一性,人类应生活在统一国家中,即包括所有现有国家的世界城邦,使得每个人成为世界公民。斯多亚派的大一统国家学说预示了罗马帝国的兴起。斯多亚学派在哲学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并促进了罗马法学研究。他们认为,世界城邦没有阶级、种族差别,男女平等,理性以自然方式起作用。
在伦理学上,斯多亚学派奉行宿命论与禁欲主义,以求精神解脱与心灵安宁,但这种哲学实际上难以解决社会矛盾与道德问题。
扩展资料
雅典城有一个用希腊著名画家波立戈诺特的绘画装饰起来的富丽堂皇的画廊。大约在公元前308年,希腊哲学家们在这个地方创立了一个学派。画廊在希腊文中叫斯多亚(stoa),所以,这个学派就叫斯多亚学派,也可以叫画廊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