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间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1. 创作过程的集体性与传承过程的口头性
民间歌曲往往是由集体创作,并在口头传承中不断发展演变。这种传承方式使得民间歌曲具有强烈的群体特征和文化认同感。
2. 艺术风格的地域性
不同地域的民间歌曲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风格受到当地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各地区的民间歌曲各具特色。
3. 民间音乐的质朴性、即兴性
民间歌曲通常具有质朴无华的特点,歌词和旋律简单易懂,易于传唱。同时,民间歌手常常根据场合和情感的需要即兴发挥,使歌曲更加生动活泼。
4. 古文化的积淀性
民间歌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习俗、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具有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价值。
俄罗斯族音乐
俄罗斯族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对中国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和《山楂树》等歌曲广为人知。
藏族音乐
能歌善舞的藏族人民拥有旋律优美、辽阔动听的歌曲。藏族音乐主要分为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其中佛教音乐以喇嘛的无词颂歌著称。藏族民歌高亢嘹亮,曲调悠扬,以五声为主。歌舞形式多样,如“果谐”和“果卓”(锅庄)。藏族音乐元素已被汉族和西方音乐吸收,藏族歌曲也融入了其他音乐元素。
满族音乐
满族聚居于中国东北和北京等地,其著名民间乐器为八角鼓。满族摇篮曲《悠悠扎》等作品常被现代汉语翻唱。
蒙古族音乐
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民歌的唱腔悠长,具有草原风格。蒙古族特色乐器为马头琴。
壮族音乐
壮族聚居区广西是民歌的摇篮,壮族民歌以五声音阶为主,歌词对仗工整,内容涉及生活各个方面。壮族音乐在电影音乐剧《刘三姐》中有所展现。
傣族音乐
傣族音乐风格与南亚地区的缅甸和泰国相似,以婉转柔美的曲调著称。葫芦丝和象脚鼓是典型的傣族乐器。
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老人中传承,具有14世纪中国音乐的特征。这种音乐因其原汁原味而受到音乐界的广泛关注。
侗族音乐
侗族“大歌”是中国唯一采用和声的民歌系统,女声无伴奏合唱尤为著名。
维吾尔族音乐
维吾尔族音乐风格深受中亚音乐影响,注重节奏,特色乐器有都它尔和热瓦甫。传统音乐《十二木卡姆》包含丰富的民间音乐元素。
塔吉克族音乐
塔吉克族音乐与汉族音乐有明显区别,善于使用半音,旋律多变。其音乐风格在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配乐中得到充分体现。
朝鲜族音乐
朝鲜族音乐与朝鲜和韩国音乐基本相同,主要乐器包括长鼓和伽倻琴,后者类似中国古代的筝,演奏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