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抒情歌曲的总称。这类歌曲的特点是歌词通常选用著名诗歌,专注于展现人的内心情感,其旋律具有强烈的表现力。艺术歌曲的作曲手法较为复杂,伴奏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歌曲大多已成为声乐教学和音乐会中的经典曲目。例如,舒柏特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选用歌德、席勒、海涅和米勒等人的诗作歌词,其作品《野玫瑰》、《春天的信念》和《魔王》等已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沃尔夫的艺术歌曲则特别注重通过音乐形式传达德语的音调,并与歌词紧密融合,钢琴伴奏具有强烈的交响性。舒曼、勃拉姆斯和施特劳斯等人也贡献了众多艺术歌曲。
在法国,艺术歌曲被称为chanson,代表作曲家包括迪帕克、福雷和德彪西等。法国的艺术歌曲以精致和柔美著称,德彪西的作品常根据波德莱尔、魏尔兰等人的诗歌创作,带有明显的印象派特征。
俄罗斯将艺术歌曲称为романс,格林卡是其第一个经典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和拉赫马尼诺夫等后续代表人物的作品特点在于深刻的心理描写。穆索尔斯基的艺术歌曲以其强烈的民族特色和艺术创新性著称,与俄罗斯语言的声调完美融合。
中国作曲家也创作了大量艺术歌曲,如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黄自的《思乡》、青主的《我住长江头》和贺绿汀的《嘉陵江》等,都是优秀的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诗歌与音乐的紧密结合:艺术歌曲的创作通常根据原诗的意义和韵律进行,呈现出作曲家对诗歌的独特诠释。
2. 钢琴伴奏(独唱):在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与声乐旋律同等重要。伴奏不仅仅是和声和节奏的陪衬,还通过特定的音型或复杂的织体表现歌曲的意境和内涵。
3. 结构精致:艺术歌曲通常短小而精炼,是一种高度集中的音乐小品,在欣赏或演唱时需密切关注细节,因为每个字、每个音都有精心的安排。
4. 内容丰富:由于采用的诗作多出自著名诗人(如歌德等),艺术歌曲的内涵深厚,艺术价值高。
5. 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的要求:艺术歌曲的演唱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音质、细腻的声线、清晰的发音和恰当的情感表达能力,这是衡量一名合格歌唱家的重要标准。
与之相对的是群众歌曲,这类歌曲的内容通常与社会政治活动相关,反映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常在集会和游行中演唱,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群众歌曲的曲调多为雄壮和豪迈,结构简单,易于传唱。群众歌曲可以是创作歌曲,也可以是根据民间歌曲改编的。根据题材,群众歌曲可分为工人歌曲、士兵歌曲、学生歌曲和节庆歌曲等。它们的表演形式通常包括齐唱或轮唱,也有采用合唱形式,可有或无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