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有理念滞后、信息化设施落后、信息化师资不足等。
(一)理念滞后
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把教育信息化片面地理解为教育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认为发展教育信息化就是多配几台电脑,多设置几间多媒体教室。他们仅仅看到了信息化“技术”的一面,而忽视了信息化“理念”的一面。
教育信息化绝不仅仅是建什么高档次的网络,多设置几节信息技术课程等硬件设施建设的问题,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改革,促进师生互动,培养素质化和创新型人才。
(二)信息化设施落后
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因此在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计算机配备数量不足,多媒体教室少,而且开放时间有限。
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同时也对教育资源的均衡构成了很大影响。一般而言,目前城镇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设施相对完善一些,而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则落后一些。
(三)信息化师资不足
大部分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由其他学科教师慢慢摸索和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而来,因此他们难免受制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信息化技术教师的缺乏,很大程度上与当地教育经费缺乏、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培训不足有关。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范围:
教育信息化与国家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的概念不同。
首先,教育信息化作为行业的信息化,其信息化的范围仅限于教育领域;其次,教育信息化是整个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其建设、资源开发及应用必然会涉及到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管理等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
第三,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与发展必须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针下进行,同时还应处理好与其他行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们既要明确教育信息化的范围,同时也要避免孤立地看待教育信息化,明确这一点,对开展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