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结构体系是建筑抗震设计的核心,其决策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抗震房屋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抗震概念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抗震房屋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多层砌体房屋、多层内框架房屋、底层框架砖房、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抗震墙结构。
多层砌体房屋以砌体(无筋砌体或配筋砌体)作为抗震墙,承重横墙兼作横向抗震墙,纵向自承重墙作为纵向抗震墙。这种结构体系适用于横墙承重为主的情况,可以有效抵抗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
多层内框架房屋则采用外墙为砖墙垛(或壁柱)承重,内柱为钢筋混凝土柱承重的设计,特别适合于轻工厂房和民用公共建筑,尤其是那些需要较大空间或空旷大厅的建筑。
底层框架砖房则底层要求有较大空间用于商业或公共用途,上部则为住宅或办公楼,这种结构体系在抗震设计中有较严格的要求,以确保不同层材料的连续性和强度的一致性。
框架结构广泛应用于多层及高层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其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易于满足大房间的使用需求。但纯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小,属柔性结构,因此其层数和高度受到一定限制。
框架-抗震墙结构则在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中,将适当的抗震墙与框架结构结合,形成协同工作体系。这种设计在地震作用下可以显著减小层间位移,从而提高建筑的高度和稳定性。
抗震墙结构是由纵、横抗震墙组成的全封闭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广泛应用于高层住宅、公寓、旅馆等建筑中。其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地震力的传递和分配,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有效减少结构的破坏和位移,确保人员安全。
综上所述,不同的抗震结构体系在抗震设计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建筑师和工程师需要根据建筑的具体功能、位置、环境以及可能遭受的地震烈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并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以确保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扩展资料
抗震是房屋建筑乃至一切土木工程最困难的课题,抗震房屋的地基一般打在坚固岩石深处,可以随震动一起移动。2楼到5楼之间,用20组四角柱来支撑大楼。坚固的底层楼。白色石英护墙板以钢管加固,这一设计可承受左右的摇动。金字塔型的重心较低,所以能承受摇晃。紧急逃生梯设在西翼,升降梯则设在东翼。所有设备都锁在墙上固定,而且全部都能承受上下和左右的移动。整栋采用防震材料。较高楼层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