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的原则与方法主要包括保护脑功能、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以及防治并发症。首要任务是保证脑部供氧,通过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来维持。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尤其是大脑皮层,因此复苏的关键在于迅速恢复脑血流。心脏按压能维持足够的脑血流量,人工呼吸则提供氧气,同时头部和全身降温有助于降低脑代谢,减轻脑损伤。若心脏停止,需持续心脏按压至少两小时以期恢复意识。自主心跳恢复后,意识恢复缓慢可能由颅内酸中毒抑制而非缺氧引起。复苏效果可通过瞳孔、角膜反射、挣扎反应、肌张力和呼吸形式等生命体征来判断。
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的过程中,循环和呼吸系统会发生变化。心脏按压可能导致低心输出量和低血压,影响血液供应。及时纠正酸中毒和高血钾,以及给予适当药物如肾上腺素,有助于心肌功能的恢复。呼吸方面,要处理低通气量、无效死腔等问题,通过纯氧吸入改善氧合,减少肺动静脉分流对低氧血症的影响。
体液成分在复苏期间也会发生变化,如高血钾、血钠异常和细胞外液容量减少,需通过药物和补液措施进行调整。酸碱平衡的维持至关重要,代谢性酸中毒需及时纠正。复苏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脑水肿和肺水肿,以防止心跳、呼吸再次停止。
扩展资料
病员呼吸心跳骤然停止时所采取的一切急救措施称为复苏术。鉴于复苏的最终目的是恢复病人神志和工作能力,不少学者主张把心肺复苏改为心肺脑复苏。 复苏(Reuscitation)又称生命支持(Life support),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①初级复苏或基础生命支持;②高级复苏或进一步生命支持,以心脏为重点;③后期复苏或持续生命支持,以脑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