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审美态度审美态度理论综述

admin

在西方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领域中,关于审美态度的理论丰富多样,尽管各家观点各有不同,但可以从众多理论中提炼出一些共性特征。例如,夏夫兹博里的非功利审美态度强调的是从现实和欲望的束缚中获得解脱,叔本华的审美静观则主张通过一种特殊的观照方式,即与日常观察相区别,达到心理上的“距离感”。康德的“审美无利害”则进一步阐述了审美过程中的超越性,不涉及实际利益和个人欲望。布洛提出的“心理距离”同样强调主体与对象之间的这种审美隔阂,使得主体专注于对象的形式和表面,以获得纯粹的审美体验。

审美态度在审美活动中的影响力不容忽视,主体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能否发现和欣赏到审美对象的特质。如果主体带着实用或科学的视角,那么将无法专注于审美,自然无法领略美。这表明,审美态度在审美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核心特征可以概括为“超越性”。这种超越不仅仅是对日常生活实用观念的超越,还包括对情感快适和道德规范的超越,最终指向审美快乐的不断提升和升华。

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艺术欣赏,这种“超越性”的追求都是至关重要的。艺术创作由于这种追求,诞生了无数经典作品;艺术欣赏则凭借这种超越性,得以深入理解并欣赏艺术作品的深邃内涵和自然之美。可以说,审美态度的理论是理解艺术世界和美学观念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