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孟晚舟事件经过持续两年多的司法审理,最终于当地时间9月24日,中国政府的努力下,孟晚舟女士乘中国政府包机回国,与家人团聚。这场事件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
首先,美国能够扣留孟晚舟,是基于其“长臂管辖”原则,即不论被告人在何处,只要其行为对美国产生影响,美国法院就有权管辖。孟晚舟被控违反美国国内法,涉及华为与伊朗的业务关联和隐瞒事实,美国据此要求加拿大引渡。然而,加拿大引渡制度有其规定,如需满足双边条约、犯罪性质及刑期要求等,且1999年的《引渡法》允许在无条约情况下,外交部长与相关国家达成特定协定。孟晚舟案中,美国的指控依据是否成立,成为关键争议点。
其次,孟晚舟的释放并不是通过认罪和解,而是美国与孟晚舟方达成的延期起诉协议(DPA),协议规定孟晚舟在四年内不违反协议,指控将被撤销。这与皮耶鲁齐的案件不同,后者是认罪后获释。DPA制度在美国是独立于认罪认罚的,孟晚舟并未承认全部指控。
最后,孟晚舟事件对企业和高管的启示是,合规经营至关重要,企业高管应注重自身保护,即使面临指控,也要积极寻求合法途径解决问题。此外,拥有法律顾问团队,特别是在商事和刑事合规领域,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法律风险。
孟晚舟的回归彰显了国家力量和法律尊严,提醒我们珍惜和平、法治的生活环境,共同推动企业合法经营,促进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