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疏导原则的概念
疏导原则也称循循善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要亲自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指导,把握学生的发展进度,有针对性的解决有关的问题和矛盾,促进学生的成长。
(2)德育过程中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对青少年进行德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即使学生品德上有了缺点、毛病,行为上出现了过失、错误,也要注重疏导思想,提高认识,启发自觉。对于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也只能疏导,不宜压制。压制往往带来反抗,不利于学生的进步,而疏导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自觉改进。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精力旺盛。他们在课余生活中,唱唱跳跳、奔跑喊叫,积极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这是学生身体健康的表现,是很自然的事。不可要求他们安安静静、循规蹈矩,像小大人一样。重要的问题在于,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有自尊心、荣誉感。但往往有孩子气,幼稚、不懂事,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问题。教师要给以启示、指点,使他们放眼社会、董事明理,从幼稚中醒悟,关心他人、祖国和世界,树立自己的理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要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多加赞许、表扬和激励,引导他们步步向前,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批评与处分只能作为辅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