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生态住宅面临问题

admin

尽管生态技术的进展迅速,生态住宅的发展速度与办公建筑和商业建筑相比却显得缓慢。在西方发达国家,最显眼的生态建筑都是大型高投资项目,如德国柏林的新议会大厦、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汉诺威世博会26号馆、塞维利亚世博会英国馆等。然而,私人住宅(独立式)往往因为规模较小而不引人注目。社会性的大规模中低造价住宅,很少有人关注。生态住宅不仅影响建筑本身,还涉及一系列社会问题。理想中的生态住宅模式与现实社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和技术措施。

在中国,通过改善墙体、门窗的性能,可以轻松设计出比原有节能标准(1993年)节能30%的住宅。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节能住宅”并不节能。原因在于居住小区的冬季供暖方式、收费标准没有相应改变,用户无法调节供暖量,其经济利益与采暖量无关。在供暖量不变的情况下,良好的保温材料使得居室温度偏高,用户只能通过开窗通风来降低室温。被“节约”下来的能量就这样散失到室外,而小区的采暖燃料供应量依然居高不下。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对生态住宅或生态住区的招牌感兴趣,但对于提高住宅的具体性能(如加强保温、改善通风,采用更高效的能源系统)却不愿投入精力。这除了观念上的问题外,还在于他们错误地认为生态住宅意味着采用大量昂贵的新技术、新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态住宅的发展。

扩展资料

生态住宅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生态住宅的特征概括起来有四点,即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