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服务心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消费者的餐饮选择过程中,涉及产品、价格、位置、环境、服务态度以及消费者自身的文化、社会经济条件、消费水平和结构、家庭、教育、地位及餐饮流行时尚的影响。199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旅行者在选择餐饮地点时,最看重的五个因素分别是清洁、味道、合理的价格、便利的位置和舒适的环境,以及良好的服务。
一、餐饮消费前的心理效应
消费者在餐饮消费前已形成一定的偏好。针对这一心理,研究餐饮需求心理和产品提高心理效应的方法至关重要。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处于不满足状态时,会促使他去寻求解决办法。消费者选择餐厅不仅是为了替代家庭进餐,也是为了享受消遣和娱乐。因此,消费者对餐厅的需求实际上隐含了对情感、社交、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需求的满足。
1. 清洁。餐厅的清洁是对顾客的尊重和经营需求。清洁的餐厅可唤起顾客的食欲和心情,是顾客选择餐厅的前提,即第一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会让消费者在选择时将其纳入考虑范围。
2. 价格。消费者总希望能以合理的价格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经济学家研究出的心理定价法,如尾数定价法,利用价格尾数的差别对消费者产生心理影响。这种心理定价法在餐饮定价中非常有效。
3. 位置与环境。餐厅位置是消费价位的间接反应,好的地段通常价格较高,但存在对顾客群定向的选择和餐厅经营类型问题。环境问题不止于清洁,如“荷花山庄”以巴渝特色吸引顾客,显示了环境特色的经营理念。
二、餐饮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效应
消费过程是消费者选定餐饮地点后,在进餐过程中的要求、偏好、满足感及所希望得到的服务和招待。主要从服务态度和菜的口味分析心理效应。
1. 菜的口味。新菜式的经济效益容易吸引其他餐厅模仿,因此,心理效应上下功夫尤为重要。个性化服务会让消费者感到特别尊重,从而增加光顾频率。菜品的“卖相”也很重要,如颜色搭配和盘饰。
2. 服务态度。服务态度的审美效应主要体现在服务方式、仪礼上,建立与餐厅主题相符合的标准,以“诚信”为宗旨,让顾客感到亲切与贴心。特色化、人性化、主题化的服务态度能赢得顾客的心。
从餐饮消费个性心理角度来看,菜的口味和服务态度要求“人性化”的灵活服务,以树立特色,获取优势。菜的口味要特别,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偏好,而服务态度要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差异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