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幼儿园美术教课由简单到复杂十三节课教什么

admin

谈幼儿园美术课堂教学

幼儿的美术题材主要来源于建构式课程中的主题内容,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随着主题

的开展进度进行美术教学的,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都会发现,小班的美术活动多以

各种操作材料进行的美术表现形式,象:轮子滚画、手指点画、纸团印画、手印画、毛线

拖画等等,建构式课程中的小班美术教学内容讲究的是趣味性强,强调的是动手操作,以

培养孩子最初的美术兴趣为主,没有技术上很高的要求,它与用笔绘画在技术成分上有着

很大的差异。到了中班,我们感觉到对幼儿美术要求完全提高了,不仅要能画出具体的而

且还要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形式。而到了大班更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注重幼儿的

发散性思维,重视的是幼儿情感的体验,而且要表达一定的艺术效果。

建构式课程我们也已经使用了两年了,

我们在实践和研究中逐步对建构式课程中的美

术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理念的更新,但是,我们也在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中发现了一些问

题:

一、出现的问题:

1

、过分的依赖教材,迎合主题

为了符合主题的内容,有些主题活动中竟然很少有美术活动,而我们日常教学中还是

过分的依赖建构式课程教材。其实,教材只是给我们一个参考,当然在教材中有一部分内

容是很好的美术教育题材,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这些好教材,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主题进行挖

掘和开发。如这学期小班有一个主题是《好吃的水果》,就没有现成的美术活动,那么,

我们就可以根据主题进行生成,我们可以用水果做水果娃娃,可以用水果皮做花的造型。

我们还可以利用本地本园的环境优势或特点,

利用我们地方上的一些文化背景、

风俗习惯、

节假日活动等等来充实美术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思考和挖

掘,而不是一味的被建构式课程内容所束缚。

2

、忽略了孩子的年龄学习特点

过于的注重主题整合,

为了迎合主题活动的整合教学所开展的美术活动没有遵循幼儿

绘画的年龄特点,各年龄段孩子学画是有其年龄发展的不同特点,美术学习也不能不遵循

循序渐进的规律。如果只是一味的让孩子获得情感的体验、一味的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可

想而知孩子们的作品真的能否体现艺术活动的艺术性呢?所以,教学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

际,建立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

二、教师怎样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美术素养

建构式课程其实给我们教师的主体性很强,

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在美术活动中,

教师

既要尊重幼儿独特的表现方式,又要不失时机的向幼儿介绍多种艺术表现的方法和手段。

引导幼儿有兴趣地进行各种新的尝试,萌发初步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表现能力。需要环

境的熏陶,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才能使他们在操作中体会到创造美的无穷乐趣。这

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美术教育能力,虽然现在的老师大多是科班出生,但是,不难看出

我们忽略了提升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有这样的观点:教小孩子的画最简单,凭自己原有

的能力足足有余,用不着再去提高什么自身的艺术内涵了。其实,这种观点完全错误的,

幼儿教师要提升艺术修养,要有视觉智慧,具备一双识别美的眼睛,才能将这种美的灵感

和悟性传递给幼儿。知道一个理念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把理念装在心中,在实践中自觉

渗透,在行为和效果中看得见是很难的。美术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不乏技术。先进艺术

教育理念还必须有强硬的技术做后盾。如果没有自身很高的美术修养,没有一双识别美的

慧眼,那么,理念再先进,道理懂得再多,也成不了一名好的美术老师。你就是学到了很

多表达作品的方法,还是指导不出优秀的幼儿美术作品。所以,在这里我要与大家强调一

点,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美术技能和美术修养。

提高自身的美术修养和技巧,其实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

A

、努力提升自身的美术素

养;

B

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怎样来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呢?

1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要学会学习,

要多看一些美术方面的幼儿理论用书,

了解一些

美术的发展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多向书本学习,收集美术资料,学习美术教育的文章,

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

2

可以欣赏一些名画和名家作品,

现在可以从网上能收阅许多名画作品,

有些作品真

的能给人一种美的想象和憧憬,学会欣赏作品也是一种陶冶美感的途径。

(二)教学能力(会不会教的问题)

1

怎样选材

关于这个问题我只想简单提一下,因为幼儿杂志和幼教网络上有许多关于美术选材方

面的内容,老师们有时间可以自己细细去学习一下,我就归纳了几点:

◆选择有艺术特性的教材。(就是那些能引发幼儿大胆创作想象的、能给孩子带来视觉艺

术享受的,或者有趣味性的等等)

◆符合儿童学习年龄特点的、而且是建立在儿童的经验之上的内容。

◆与课程结合(当然选择的教材最好与实施的主题活动有联系)

◆循序渐进(孩子的学习特点是从易到难、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的表现的)

利用表现(选择的教材能给孩子充分创造表现的)

2

怎样提供材料

重视预操作。

对准备的材料教师先要自己体验,或者请几个孩子来试验。

3

、教师讲解示范度

自从新《纲要》提倡在艺术教育中突出幼儿的自由表达、表现以来,教师们都害怕起

了示范和讲解,唯恐出现这个就会套上重知识、技能的帽子。实践证明开展艺术活动,知

识、技能不可完全抛弃。没有最基本的技能作支撑,幼儿想把内心世界自如地表现出来很

难。我觉得关键的问题不是有没有示范和讲解,而是教师用什么方法教技能,幼儿以怎样

的态度学习技能。如果把这两个问题具体到示范和讲解上,那就是把握示范、讲解度的问

题。如果示范、讲解最终达到以下目的:既要让幼儿学会必要的审美知识、技能,又要为

幼儿打开思路,把想象力挖掘出来,那么,这才是有意义的教学。归纳起来就是:示范要

有度、示范要在点子上、示范要讲究方式方法。

4

、怎样指导

美术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现在我们在许多观摩活动中却常看

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美术活动教师讲解示范完了前半部分,幼儿开始动手操作时,听课的老

师们也好象松懈了下来,说话聊天的、养神的都有,孰不知,美术活动教师的指导对一个活动

孩子作品的表现,

教学效果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实课堂教学中的指导包含很多很多种类,

从美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来分,可以将指导分为集体指导、小组指导、个别指导。从技能

技巧上来分的话可以分为:形体指导、色彩指导、构图指导和操作指导。而从教学内容上可以

分为:隐性指导和显性指导。显性指导显而宜见就是直接以语言来说明和表述。而隐性指导能

够反映教师的教育机智,因为它渗透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

包括提供孩子怎样的练习机会。

5

、怎样评价

要明确美术活动的评价目的,就要好好去解读纲要中的评价部分。幼儿园《纲要》中

明确提出:“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创作意义和认知发展水平,全面客观的评价对于维

护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觉得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其实包含着

三种评价的内容

1、是否达到这个活动预设的目标。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一个活动你再表

现形式多都是建立在目标的达成上的,否则就属于无效的活动。

2、教师评价的眼光。

就是你是什么角度去评价孩子的作品的,是孩子作品的个性体现、是从画面的整体性去评

价,还是以表现物体形象突出去评价?

3、评价的时间放在哪里。

其实在美术活动中的评

价形式不单一的,在操作过程中的评价,在活动后的小结性评价,还有如大班美术活动如

果三十分钟后还是收不拢,

孩子们兴致还是很高的话,

可以在活动后作品集中展示的形式,

让孩子们参与欣赏自己作品和参与同伴之间作品的评价。所以,我归纳了一下,觉得评价

要遵循以下原则:

1、对幼儿绘画表现过程的评价与幼儿作品的评价,教师要以正面评价为主。通过教

师讲评,幼儿自评或互评等形式灵活进行,使评价贯穿活动始终;

2

评价幼儿作品要看幼儿是否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情感以及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表

现情况(独立性、兴趣、创造性等)

3

教师能否客观评价幼儿的美术活动,

从幼儿美术作品中的童心和童趣,

从幼儿的年

龄、心理特征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来判断幼儿的认知及审美能力和发展水平;

4

、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进行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考虑幼儿绘画表现

的个体差异,避免标准化的评价;

5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继续评价,在延伸阶段,教师可有意识的让幼儿把自己的绘画作

品讲给老师、同伴听,开展讨论甚至争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