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为何诸葛亮从未到过益州就敢说刘璋暗弱呢

admin

刘璋暗弱, …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是诸葛亮对刘备说的,非常有名的《隆中对》里头一句话。

不要小看这一句话,短短几个字,彻底把刘璋打成一个昏庸无能的负面人物,把刘备趁乱攻取益州这种“不良事件”转变为一个为百姓出头做主的好事,好像顺理成章。诸葛亮的名人效应,正义的刘备啊!

不过刘璋暗弱,究竟体现在哪里?这句话对还是错?

细说刘璋暗和弱

刘璋是刘焉的儿子,都是皇室宗亲,刘焉是汉室合法任命的益州牧,也就是益州的一把手。194年,刘焉去世,儿子刘璋继任。

此时的汉室已经自顾不暇,整个益州因为地理环境的缘故,便成为国中之国,尽管中原大地,曹操、袁绍、吕布、刘备等等英雄豪杰打的不可开交,战火满地跑,益州却是安安静静的世外。

一直到207年,有一个叫诸葛亮的人,远在千里之外,说了句“刘璋暗弱”,无数人的目光便看向西边这块方外之地。

凭啥说“刘璋暗弱”?我相信几乎所有人都说不出来,纯粹就是诸葛亮这么说,大家也就这么认为。其实不地道。

刘璋的暗弱有很突出的几点:

一,失去对汉中张鲁的控制。张鲁是老爹的属下,老爹刘焉派张鲁去汉中坐镇,老爹去世后,刘璋和张鲁的关系迅速恶化,张鲁开始在诸多势力之间左右摇摆,导致益州失去北面屏障。

二,不够自信。刘璋自己贵为益州牧,毫无益州牧的霸气,坐拥大军,却只会把大军囤积在成都附近,保护自己,以至于对付一个张鲁,先是求助于曹操,和曹操闹掰后,又只能火速找刘备入川抵抗,完全就没想过自己去刚一把。

三,自己能力确实有限。这个才能有限,是相对于当时中国第一流人物来说的,比如刘备、庞统、诸葛亮等。应对刘备的进攻就可以体现出来,不是没有反抗,却不能迅速剿灭刘备,导致最后局面失控,这和刘璋能力有直接关系。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9称:“论者曰:‘刘璋暗弱’, 弱者弱于强争、暗者暗于变诈”,说的就是刘璋缺乏雄心,应变能力和计谋能力有所欠缺。

在东汉末年这样一个不进步就完蛋的社会里,刘璋这种心态加能力显然落伍。

但刘璋暗弱,并不等于益州人民过的不好,这并不能赋予刘备夺取益州的正义性。

刘璋的“民殷国富”和“不知存恤”

对于刘璋治理下的益州,诸葛亮用“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来描述。这句话的意思很矛盾,民殷国富说明老百姓过得挺好,不知存恤说的是不够爱惜。

那不爱惜又怎么会有民殷国富?是因为虽然只是一句话,指定的对象完全不同。

民殷国富,说明刘璋治理下的益州并不像我们心中所认为的益州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当中,急需刘备来解救。

实际上,刘璋治理下的益州完全不逊色于刘备、诸葛亮治蜀。

227年,诸葛亮首次北伐前夕,写了《出师表》,文中指出: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里面有惊醒刘禅的意思,但也很显然:益州已经不是以前。

从207年,诸葛亮说益州“民殷国富”,到214年刘备占领益州,到227年,诸葛亮说益州疲弊,算算这个时间,就可以看到刘备和诸葛亮下面的益州,在以惊人的速度衰落,至少,没有比刘璋治理下更好。

庞统也曾告诉刘备:“益州国富民强, 户口百万”,也就是刘璋治理益州的效果得到当时两大顶级智囊的承认。

实际上,以人口为例,221年益州约有20万户,人口90万,到263年,蜀汉灭亡时,约28万户,94万人,四十多年的时间,就多不过4万人,无论如何,诸葛亮和姜维也谈不上一份合格的成绩单。

不知存恤,指的是权力阶层的笼络。

刘焉和刘璋父子作为外来官吏,更倾向于使用自己老家人来节制四川本地氏族,也就是,刘璋并没有很好地团结本地强力人士,这并无过错。

外地人和本地人的矛盾刘璋无法解决。刘璋就无法有效约束将领,也没有能力选拔重用更多人才,这是矛盾下相互制衡的必然结果。刘璋能力的确不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哪怕的刘备占领益州后,基本上也是沿袭刘璋时期的人才体系(嘲讽诸葛亮说的不知存恤),而且哪怕是诸葛亮也无法解决外地人和本地人之间的矛盾,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蜀汉快速没落的主要原因,诸葛亮只能靠不断的对外战争来转移矛盾,结局颇为讽刺。

刘璋真的不得人心吗?

诸葛亮说: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后来,在刘备对益州垂涎不已的时候,果然就有张松、法正等人积极谋划刘备入蜀,而在大战中,也有投降派,比如李严、许靖等等将领官员。

看起来好像就像诸葛亮说的,刘璋不得人心,大家都在等着刘备来上位。

这是典型的历史只看自己想看的那一面。要不然,庞统也不会折在落凤坡,坐镇荆州的诸葛亮也不会只留关羽一人,带着张飞、赵云统统来相助困住的刘备。

黄权、刘巴等官员是明确反对刘备带兵入蜀的,甚至还有王累做出极端事件来表达反对刘备入蜀。抵抗刘备期间,严颜、张任等等一批不愿投降的将领也是历史少有提及。

这些都说明,诸葛亮的“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并不等同于刘璋毫无他人拥护,人人喊打。

正因为如此,哪怕是刘备、庞统这种神仙级别的搭档,在占领益州的过程中十分辛苦,如雒城之役,刘备折腾一年多,还搭上军师庞统,要是刘璋真的那么“暗弱”,这种局面就很奇怪。早在当初刘璋邀请刘备入蜀抗击张鲁的时候,庞统曾建议刘备把刘璋扣留,这样可以兵不血刃地拿下益州,刘备否决:初入他国, 恩信未著, 此不可也。

这充分说明,刘璋并没有失去益州百姓权贵的支持,刘备这种“刘皇叔”级别八面玲珑、人缘上佳的人物,也需要小心行事,不能莽撞。总之,刘璋这个人,和治理下的益州,与我们的固有印象是有区别。

刘璋治理下的益州“民殷国富”而且受到百姓支持,他的失败绝不是因为他昏庸无能,而是因为刘璋处在东汉末年那种群雄并起的时代,他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跟不上天下大势的结果。

刘璋暗弱, …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诸葛亮这么评价刘璋,从而赋予刘备攻取益州的正义性和正当性,让我们觉得刘备取代刘璋好像毫无问题,这种评价显然偏颇和片面。

刘璋确实暗弱,是个软柿子,对于刘备来说好吃。但后面那两句,瞎扯淡成分居多,只是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两种说法,结局是一样的,但性质完全不同。刘璋只能自己叫委屈,不过也总算善终,在那个纷乱的年代,也许值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