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之柏林画廊,一场题为“雨果·凡·德·古斯:苦痛与极乐之间”的展览于2023年3月31日至7月16日举办,这是古斯540年诞辰之际的首次大型个展。馆藏展出60余件来自38个国际展馆的杰出展品,包括古斯几乎全部现存的油画和素描。古斯,一位15世纪下半叶最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的早期尼德兰画家之一,其作品风格不朽、色彩浓烈,情感张力惊人,个人主义气息浓厚,对当时及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雨果·凡·德·古斯的出生地可能是比利时佛兰德地区的根特或周边地区,依托羊毛纺织业的繁荣,根特在当时是欧洲最繁荣的大都会之一。尽管关于古斯的首次正式记录出现在1467年,但古斯在那一年成为根特画家协会的“大师”,开启了他非常成功的职业生涯。随后,他接收到大量来自城市和私人赞助人的委托,包括教皇和宫廷的订件。
古斯的创作于1470年的祭坛画《三王来朝》是现存古斯最古老且最重要的一幅作品。这幅三联祭坛画最初的位置已不得而知,直到16世纪末,在西班牙蒙福特的一所修道院内被发现,因此获得“蒙福特祭坛画”的别名。尽管《蒙福特祭坛画》的两翼遗失,但中央面板带有原始框架,仍然美得惊人,其中人物栩栩如生的程度远远超出了当时欧洲北方地区的艺术成就。古斯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标准,随后几十年间,这幅作品成为同行们争相模仿的完美模板。
《蒙福特祭坛画》中央面板的顶部在17世纪时被截断,原作部分仅余10厘米长,近70厘米的部分丢失。作为柏林画廊的镇馆之宝,馆方在过去12年间一直在修复此画,展出的即为修复后的“加长版”。除了《蒙福特祭坛画》,展览还展示了尼德兰艺术家直接临摹自该作品的素描。
古斯的《维也纳双联画》是一幅独一无二的双联画,左幅描绘人类堕落的原罪,右幅通过哀悼基督表达救赎之意。这种浮雕式灰色装饰画画法仅在古斯现存作品中出现过两次,除了《维也纳双联画》,再想看到只能去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乌菲齐美术馆找《波尔蒂纳里祭坛画》的外面板。
《波尔蒂纳里祭坛画》是十五世纪所有耶稣诞生场景中最复杂、最隐喻的一幅,由古斯为佛罗伦萨圣玛利亚诺瓦医院教堂所作,下订单给古斯的是医院创始人的后裔波尔蒂纳里。此画在古斯离世后的1483年才被运到佛罗伦萨,安置于波尔蒂纳里家族的小教堂内,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的发展及色彩运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斯的《圣母之死》很可能受到罗希尔·范德魏登作品的启发,包括范德魏登创作于1455年的《施洗者圣约翰的诞生》及另一幅已失传的《圣母之死》。在阿尔布雷希特·丢勒之前,马丁·斯科恩高尔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重要的版画家,他的作品在欧洲广为人知。古斯的版画作品通过马丁·斯科恩高尔的复制雕刻,传播至德意志地区。
这场展览不仅展示了古斯的不朽作品,也揭示了他作为“疯批艺术家”祖师爷级标杆人物的地位,以及与扬·凡·艾克、罗希尔·范德魏登等先驱大师并肩的成就。通过此次展览,观众得以深入了解古斯的创作历程,以及他如何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