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1899.11.24—1946.7.15),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以其三重人格著称于世。原名闻家骅,号友三,出生在湖北浠水。他自幼热爱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闻一多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阅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一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他也创作了旧体诗。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闻一多积极参与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1920年4月,他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他的新诗集《红烛》、《死水》被视为现代诗坛的经典之作。
在学术研究方面,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一生正气凛然,抗战期间蓄髯八年。1946年夏,闻一多在昆明遇刺身亡。
扩展资料
《红烛》于1923年初版,是闻一多的第一部诗集。其中的诗多写于留美期间,“红烛”本身就是象征着对祖国的炽热之情和对祖国新生的祝愿。《死水》于1928年出版,是闻一多的第二部诗集。《死水》中的诗多写于诗人回国之后。在国外时对祖国的热切期望与回国之后所看到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