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文白异读起源

admin

文白异读,一种语言现象,主要体现在方言中用两种不同的读音体系来对应标准汉语。文读,即方言模仿标准音,通常接近官方语言,而白读则是方言本身的土音。历史上,文读的形成受到汉字标准音变迁的影响,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古代,以《广韵》为基准,如闽南语,保留了唐朝官话的发音;二是元代以后,北方官话成为通用音,南方方言模仿官话,形成了现代的文读和白读差异。

在语言中,方言固有的词汇、日常常用表达多采用白读,而来自古代文言文、现代华语(普通话)以及专有名词等多为文读。在使用上,年轻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和会说普通话的人倾向于使用文读,而在正式场合,文读更为常见。然而,白读和文读并非文化评价的高低,而是语言中两种不同的发音形式,各有其功能。固有语词用白读表达更自然,借词则适合文读,强制改变读音并不合适。因此,我们应尊重文白异读的多样性,两者都是语言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应过度追求标准化或优雅化。

扩展资料

文白异读是汉语方言中一种特有的现象,一些汉字在方言中有两种读音。一种是读书识字所使用的语音,称为文读,又叫读书音、文言音、字音;另一种是平时说话时所使用的语音,称为白读,又叫做说话音、白话音或话音。在中国地区,吴语、闽语的文白异读现象最为频繁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