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创作的咏诗。诗中写道:“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诗人站在华山顶上,只见天在上,无山与之齐平。抬头仰望,红日近在眼前;回首眺望,白云低垂在脚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将华山的壮丽景色与诗人的感受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咏华山》之所以被称为“文藏诗”,是因为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个小故事的载体。诗中的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意境,激发读者对华山的想象。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这首诗意境的启发。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郅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宋朝的宰相。在他的《巴东集》中,收录了他的诗词作品。虽然只有四首词留存至今,但它们都是伤时惜别之作,情感缠绵,感人至深。
寇准在《全宋词》中也有收录。他的词作,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敏锐洞察。在宋太宗时,寇准通过进士科进入仕途,真宗时期官至宰相。他的政治生涯和文学创作,都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