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有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使得许多重要文献失传,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损失。
2、为了显示自己建立的大帝国的强迫人民出力替他建造一所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花费极为庞大,内部布局极为奢华。
3、秦始皇还征用了七十万犯罪的人,替自己建造一所规模十分宏大的俪山坟墓。
4、秦朝的刑罚也是适逢严酷和残忍的,因为秦始皇以诸子百家中的法家思想治国。其中死刑就有弃市、腰斩、车裂等等名目,罪名比较重的犯人,他们的亲属也要被一并处死。
5、秦朝的赋税是很重的,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也就十分残酷,以便把赋税的负担转嫁到农民身上,导致底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6、秦始皇在实现统一后,他的权力欲已经膨胀到想入非非,荒唐透顶的程度,使得许多忠良被杀,所以传到二世便被推翻了。
7、因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其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如贾谊的《过秦论》等。
8、《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9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学家看作是一个暴君,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为史学家对于秦始皇功大还是过大的争论点